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精品导购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吴冠中全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世纪可染---文献集
·傅抱石全集(6卷) ·紫禁城出版社 ·上海中国画院书法篆刻集
·首部高仿真版巨著:中国写实画派 ·吉林美术出版社 ·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年
·世纪可染---作品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 ·《叶浅予中国画作品集》
-->
   您现在的位置:全部图书 >> 工艺美术 >> 丽泽昌南:景德镇近现代陶瓷集
> 丽泽昌南:景德镇近现代陶瓷集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 编著:
开本: 16 出版时间:2011.09
印次: 2011年9月第一次 所属类别:工艺美术
ISBN: 978-7-5480-0757-9  
相关重要内容预览:
定价: RMB 498.00

 

内容提要
  序
  景德镇现代陶瓷语言传达出两种声音:一是全面传承宋元明清以来的陶瓷传统工艺技巧和陶瓷语言表达方式,巩固其因为历代官窑的一脉相承而一贯被视作“正统”的陶瓷文化历史地位。二是在准确传承正统陶瓷文化元素基础上,深刻挖掘陶瓷文化内涵,大力拓展陶瓷文化思想,在更加宽泛的精神领域中提升更为丰富的审美情趣;在全面创新陶瓷艺术的表现手法中营造更加深邃、更加真切、更加活跃的思想境界,以一种十分强烈且积极向上的陶瓷文化符号,表达出时代生活背景和社会创造特征。这两种声音的有机结合,通过近百年四五代人的辛勤努力,将景德镇陶瓷艺术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峰。
  在以收藏界为主导的通俗陶瓷文化研究中,我们多少忽略了对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探索。一般意义上,陶瓷文化是一种价值文化,目前受关注最高的仍然是其经济价值。因此言必康雍干,藏则元明清,厚古薄今的收藏和研究理念已成为一种习惯。对历史价值的肯定和对经济价值的追求,使得我们的眼光更多停留在宋元明清时代的陶瓷文化脉络上,而忽略现代陶瓷艺术,也正是因为其缺乏厚重的历史沉淀感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不过,这仅仅是一种习惯,它并不会成为一种方向。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陶瓷作品都具有其特定的生命意义和文化特征。它不仅是时代的观照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现状的写实。只要它具备人类的创造特征,具备积极向上的发展意义,传达出不断进步的时代信息,它就一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文化特征本身就是历史积累的一部分,我们现在考量它,只不过是把这种文化探索提前了一步而已。
  清代诗人赵翼说:“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从文化发展角度看,五百年或千年的“新陈观”已不合实际,自清末民初至今的百年历史,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百年来人类文明的进步速度,远远地超越了过去几千年间积淀的人类文明财富,同样,现代陶瓷艺术也随着人类科技进步、社会飞跃发展在同步前进。现代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也日益突出、日趋重要。令我十分矛盾和困惑的是:我们拿什么东西来研究现代陶瓷艺术?许多古瓷鉴赏家在评析元明清陶瓷作品时能举出难以胜数的实例,因为国内外众多的馆藏机构收藏着数十万、上百万的古代官窑作品,仅北京和台北两地的故宫博物院就收录着几十万件明清官窑瓷器,一个学者可能一辈子也欣赏不完数目如此巨大的古瓷作品。而近百年来的现代陶瓷艺术作品却一直不为国家馆藏机构重视,除了景德镇陶瓷馆、江西省工艺美术馆等少数几家机构藏有少量的现代陶瓷作品外,其余的资深而重要的国家馆藏机构一直忽视现代陶瓷作品的收藏价值,即便是改革开放以后许多陶瓷艺术家自觉捐献给各类馆藏机构的几件有限的作 品,也始终被深锁地库难登“大 雅”之堂。尽管当前景德镇的许多艺术机构和艺术家本人也在努力推介自己的作品,并不断地有图例版、作品集问世,还有零星的从国外回流的部分陶瓷精品,但真正能代表现代陶瓷艺术高端水准的艺术作品却少之又少,绝大部分艺术精品散佚海外的收藏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手中。比如在国内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刚恢复起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创作百花齐放,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度。处于经济爆发期的日本组织了一批又一批的旅游采购团,几乎包了整列整列的火车开往景德镇,他们在景德镇组织了一次又一次陶瓷作品评选,所有的获奖作品都被成批地选购,最能代表当时景德镇陶瓷艺术水准的艺术精品几乎全部被成车成厢地运往日本,即便现在仍能在日本众多的博物馆中看到它们的身影。而自民国以来大部分留存国内的陶瓷艺术品则在以“文化大革命”为代表的历次运动中损失殆尽。
  南京“景秀瓷丽馆”通过数年的努力,收集到近百年来在景德镇陶瓷园地里辛勤耕作,并留下辉煌一笔的数十位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家的部分作品,选择他们一部分留存于世的艺术珍品着录成集,按照他们传承有序的时间表和艺术规律,逐一解析,并试图通过这种解析来反映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过去和现状,记载他们在陶瓷艺术领域里努力创新并创造性地推动陶瓷艺术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而巨大的贡献。我觉得其意义是十分有益的,本书的出版也一定会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目录

图版
民国名家瓷赏析(1912年—1948年)
解放初期名家瓷赏析(1949年—1966年)
“文革”时期瓷艺赏析(1967年—1976年)
现代名人瓷赏析(1977年—2011年)
附录
《丽泽昌南》陶瓷艺术名家录
美图赏析
后记

 
本出版社的其它图书
·转型·求道:王林森瓷画...
·没有建成的天堂·谈张谊...
·《中国青年艺术家》--...
·寻找自我
·素心·许华新作品集
·桂林摩崖石刻文化生态发...
·当代新锐水墨画家系列·...
·任伯年研究大系:诗书题...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师...
·笑看无限往来人:张榕山...
 浏览该图书的顾客还看过
 您最近看过的图书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友情链接

雅昌专家顾问  雅昌法律顾问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03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