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序一
宁波是方神奇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港口城市海纳百川的气度和江南水乡水木清华的盈秀,形胜东南,令人神往不已。唐宋以来,才俊辈出,灿若群星。尤自20世纪以来,呈现出令国内诸城市望其项背之人才“井喷”效应。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乃至政治等领域的顶尖层面,宁波人纵横驰骋,驾驭有度,不断地在诸多文化样式上演绎出精彩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的活剧,堪称“宁波人现象”。其中,宁波籍著名人士与中国博物馆曾有特殊因缘并曾作出过卓越贡献。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马衡、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始人翁文灏、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浙江省博物馆原顾问沙孟海……在中国博物馆百年岁月中铭刻着显赫声名,乃至当今诸多海内外著名甬籍人士仍在中国博物馆创建着有目共睹之丰功伟业。
宁波博物馆以“根植地域、铸就特色、开创一流、有容乃大”为目标,在收藏、研究、保护、展示宁波地域性、整体性、成套性的文化遗产中,不仅让人们了解过去,更让人们借助文物穿越时空,领略地域文化的不朽魅力,感悟名城的永久动力,站在历史的平台上思考和展望未来,成为折射这座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精神坐标,认知历史、理解世界的智谷和思库。
为打造一流特色的学术研究型博物馆,宁波博物馆自筹建始就制订了具有战略价值的丛书出版计划,以追求“整体化、系列化、品牌化”为目标,通过不懈努力和精心运作,使宁波博物馆研究出版聚沙成塔、汇流成河、追求卓越、铸就硕果,成为提高博物馆软实力的载体和品牌,最终实践博物馆科学发展之“道”。该丛书定名为《宁波博物馆研究丛书》,下设四大系列:1.《宁波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馆藏文物精品研究成果结集;2.《宁波博物馆学术研究丛书》——本馆组织的诸类学术研究成果结集;3.《当今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精品特展丛书》——本馆引进的国内外各大著名博物馆的文物特展结集;4.《当代海内外著名宁波籍艺术家、收藏家精品特展丛书》——当代海内外著名宁波籍艺术家、收藏家在本馆展出的精品和捐赠本馆的珍品结集。
“大道者善于后发”。在科学建设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文化宁波”,一个既有开放性、兼容性、创造性的“文化宁波”,一个正在从历史走向当代、从地域走向世界的“文化宁波”中,宁波博物馆将取法有度,敢于先行。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孟建耀
2008年12月
序二
21世纪是博物馆全球化世纪,文化国际化和文化多元化,不但已经成为客观事实,而且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之趋势。为让市民领略更多璀璨夺目的国内外文物精粹和文明瑰宝,宁波博物馆自筹建之日起就践行“大资源观”理念,引进天下之精品文物为我展览之所用。运用“大资源观”,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境界,更是一个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当运用这一思维面对当今世界多维时空、多个地域、多样文明形态及其表现方式时,就能十分自如地取法有道,并情不自禁地与之融会贯通。这样,其工作层面、知识世界和驾驭领域就能始终处于激越开放、吸纳裕如和充满活力的状态。正鉴于此,本馆将不间断地引进国内外著名博物馆文物珍品佳作到本馆以特别展示,使市民足不出宁波,就能饱览中华文明之不朽瑰宝和尽赏世界各国之卓然精作。同时,本馆将特别为之有计划地推出《当今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精品特展丛书》,作为《宁波博物馆研究丛书》之一,以飨观众,并为创建一流特色博物馆呈献风采。
宁波博物馆馆长
林立群
2011年12月
序三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瓷器之国”,在漫长的陶瓷发展历史长河中,越窑青瓷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越窑是我国古代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瓷窑体系,是人类制瓷技术全面成熟的标志,是汉六朝时期中国南北瓷业的“领军”窑口,唐代“六大名窑”魁首,制瓷技艺影响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越窑烧制的“秘色瓷”,素有“姿如圭璧”、“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色如烟岚”、“类玉类冰”、“千峰翠色”、“捩翠融青”、“嫩荷涵露”等美誉,堪称风华绝代,不仅为历代帝王所青睐推崇,亦被文人墨客所吟咏赞美。它引领了宋代以前中国瓷器尚青的审美潮流与时尚。越窑青瓷还是中国最早向海外输出的大宗贸易陶瓷。以越窑青瓷为贸易主体的“海上陶瓷之路”,架构起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宁波是越窑青瓷的发祥地,慈溪上林湖区域是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在越窑窑火熄灭900余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将当年由窑场输往大江南北,而今在全国各地重要遗址与文化遗存中陆续出土的100余件(组)各时期越窑青瓷遗珍予以集中展示,其意义非同寻常。这些珍贵文物,来自于全国7省12市(县)24家文博单位,其中有六朝古都南京世家豪族的冥器,有大唐国都长安皇家寺院法门寺的宫廷礼佛“秘色瓷”,有吴越国王钱氏家族自用的“秘色瓷”,还有遥远大漠辽国皇族公主享用的珍品青瓷……这是一次空前的历代越窑青瓷精品盛会,它将集中展现昔日越窑辉煌的历史和青瓷卓越的风采。
宁波博物馆副馆长
李军
2011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