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序一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迅速增加,总量约3500家;作为传达和完成博物馆使命的重要媒介的陈列展览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目前每年已超过10000个,涌现了一大批学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陈列展览精品,深受群众欢迎。但也有一些博物馆由于对自身的使命、宗旨以及功能定位不清晰,更缺乏科学、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造成了博物馆之间,尤其是同一区域内不同层级的博物馆之间功能定位相互重叠,不但缺乏鲜明个性与特色,千馆一面的同质化倾向严重,加上缺少对藏品开展细致、深入和持续的研究,致使举办的展览彼此雷同,由此引发博物馆之间对有限藏品资源的相互争夺,甚至原本归属同一遗址单位的出土文物被人为分作不同博物馆收藏和展出,造成既不利于研究人员的深入研究与利用,更难以将遗址的文化面貌全面、完整地展示给普通观众。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但要从博物馆明确自身的宗旨和定位入手,更要坚持学术立馆、人才立馆,紧紧围绕自身藏品的内涵和特色,树立课题意识和钻研精神,通过确立某一研究项目,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再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展览大纲,最后转化为陈列展览,从而推出选题精准、主题突出、阐释科学、构思巧妙且艺术形式恰当的陈列展览,满足当前层次多样、结构复杂的观众群体的欣赏需求。
作为我国重要的大型遗址类专题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依托“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等陪葬坑出土文物,近年来,在做好遗址的勘探、发掘、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馆际交流与合作,举办相关题材的临时展览,有力地补充和丰富了博物馆的展览体系,提升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此次精心筹办的《萌芽•成长•融合—东周时期北方青铜文化臻萃》展览,以春秋早期至秦代长城沿线的中国北方民族青铜文明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北方不同民族的青铜兵器和工具、生活用品、车马器、装饰艺术品等精美文物,以及大量科学翔实的资料和深入细微的考据,生动地描绘了公元前8世纪早期至公元前3世纪晚期,我国北方广阔疆域内农耕、游牧和半游牧等不同民族群体之间融合、激荡的历史画卷;既严肃科学,又通俗易懂,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展览佳作。该展览的成功,得益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员工30多年来在先秦历史、考古、科技保护和博物馆领域长期的研究,得益于策展者对展览主题的整体构思和精准把控,得益于所有参与人员高效的通力协作。
一个好的博物馆展览,不仅要有展厅内的人头攒动,也要有展览闭幕之后的回味悠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出版的这本《萌芽•成长•融合—东周时期北方青铜文化臻萃》,将精美的展品和有关研究成果翔实地记录下来,不但可作为研究先秦北方青铜文化的重要著作而珍藏,更能给诸多无缘亲临展览现场的人们留下无限的深远意趣。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宋新潮
2012年7月
序二
博物馆是汇集历史信息的文化殿堂,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作为文明的重要标志,博物馆在丰富公众文化生活、提升社会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博物馆建设的大规模投入,以及大多数博物馆的相继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陕西的博物馆事业与经济发展正同步走向繁荣。截至目前,陕西省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40座,位居全国前列;博物馆的展示活动更是精彩纷呈,仅2011年,我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就举办了120多个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展览,接待观众的总数超过了1200万人次。这些展览不仅丰富了陕西人民的文化生活,而且也向来自国内外的观众展示着陕西古今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举办展览,传播文化,已经成为博物馆推动先进文化建设,自觉发挥文化职能的重要方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作为一座遗址类博物馆,文物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多年来,博物院在做好兵马俑等陪葬坑及秦始皇帝陵遗址本体展示的基础上,精心策划选题,以新颖的形式,不断推出新的专题陈列,把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文化产品奉献给观众。自2008年以来,博物院先后举办的《古代人的体育娱乐生活—陕西出土体育题材文物展》、《丽山园遗珍—秦始皇陵园出土文物精华展》、《渭水之滨 秦陇一脉:关中—天水文化巡礼》、《考古中华—新中国考古成果展》等展览,以独特的视角和优势,关注着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并在展览的表现手法上,以雅俗共赏的形式达成了与观众沟通与互动的效果,使展览成为博物馆陈列展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保持了遗址类博物馆的特点,又延伸了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
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普及与弘扬并重的原则,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更佳的环境、更多的契机和更高的要求。博物馆工作已不可能局限于原有的形式和内容,而要更积极地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融合新的科学技术,运用新的表现方式,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不断满足人们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新形势下博物馆发展必然面对的一个课题。
2012年8月,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办的《萌芽•成长•融合—东周时期北方青铜文化臻萃》展,集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众家博物馆文物之精粹,展示了与秦民族同时成长的北方民族的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学术品位。展览通过不同文化的对比研究,推动了古代文化研究向深度和广度的综合发展。
博物院在筹备展览的同时,编辑出版了这本展览图录。除强调文物的艺术价值外,重点对文物的学术价值进行了多角度和深层次的阐释。这种通过举办展览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学术研究的方式,对提升博物馆的品味、扩大博物馆的影响、促进博物馆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强博物馆的学术建设,引进和举办高水平展览,编辑出版学术刊物,这样一种积极的、良好的社会效果也日益显现。我们相信,一座博物馆注重学术研究,关注公众需求,倾注事业热情,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
赵荣
2012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