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全部图书 >> 报刊杂志 >> 中华书画家2013年专刊---张大千艺术精品珍藏辑 |
|
 |
> 中华书画家2013年专刊---张大千艺术精品珍藏辑
|
出版社: 中华书画家杂志社 |
作者:张大千
|
编著:张大千 |
开本: |
出版时间:2013.01 |
印次: 2013年1月第一次 |
所属类别:报刊杂志 |
ISSN: 1674-6562 |
|
相关重要内容预览:
|
定价: RMB 380.00 |
|
|
|
|
内容提要
序
赵德润
中华书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个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即是那个时代的反映,就好像植根于大地的树木抽出的万千枝条,千姿百态,各领风骚;而其中代表无限生命力的,总是那些最高的枝条。国画大师张大千及其传世之作,就是他所处那个时代艺术之树最高的枝条。
今年是张大千先生诞辰114周年。为纪念这位蜚声海内外的国画大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书画家杂志社编辑出版《张大千艺术精品珍藏辑》,集中展示了大千先生不同时期的绘画、金石佳作,画语录及题画诗词,以此怀念这位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艺术宝库留下宝贵财富的艺术大师。
张大千先生祖籍广东番禺,1899年出生于四川内江。幼年受母亲影响着意丹青,年轻时赴上海师从书画名家李瑞清、曾农髯学习书画和诗文,临摹了大量的传世珍品。他一生崇尚自然,足迹踏遍名山大川,真可谓“搜尽奇峰打草稿”。他师古而不泥古,无论山水、人物、花鸟等无不娴熟精妙。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大千先生举家赴敦煌临摹了大量壁画。他克服恶劣气候和艰苦生活带来的种种困难,从古代艺术经典中汲取营养,画风也因此发生变化,不仅善用复笔重色,笔力也变得丰厚浓重。在考察和临摹莫高窟壁画过程中,他还对莫高窟进行了编号,为保存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贡献。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大千先生长期旅居海外,其画风不断求新求变,最后独创了泼墨泼彩技法,为中华绘画艺术增添了全新的艺术风格。无论是他早期的临古妙作,中期的工笔、写意重彩,晚期的泼墨泼彩,无不贯穿他卓尔不群的艺术思想。
大千先生旅居海外30余年,为传播中华文化先后在世界各地举办了几十次个人画展,在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7月,张大千先生在法国与毕加索的会面,被誉为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最高峰会。1958年,张大千先生的一幅写意花卉《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评为金奖,并被推选为“当代世界第一画家”,为中华民族争得了巨大的荣誉。
张大千先生的一生,是不断追求、探索、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生,他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徐悲鸿先生曾在《张大千画集》序言中赞评“五百年来一大千”,大千先生当年谦而却之。但仔细一想,亦可说五百年来一沈周、一其昌、一宾虹、一白石、一悲鸿,等等。可以说,正是这样一批不同风格特色的大师级书画家造就了五百年来中华书画的艺术风华。
2013年1月6日
|
|
目录
目录^_^CONTENTS 张大千艺术精品珍藏辑 名家追忆 从内江走向世界的艺术大师/王七章06 纵观大千先生一生,是植根于传统又不断创新的一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生,是丰富多彩又极富传奇的一生,是极具渊博学识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一生…… 生平年表8 张大千(1899-1983) 作品欣赏16 张大千艺术精品80幅 金石印谱108 印章是方形的最好,最正宗。圆印还可用,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用印必须要印泥。印泥讲究的自是朱砂最好,朱膘次之。朱砂与朱膘的区别在朱砂红紫,朱膘略带黄色。 画语辑录112 在中国传统人物画法上,要将感情在脸上含蓄地现出,才令人看了生出内心的共鸣。这个当然是很不容易的,然而下过死功夫,自然是会成功的。杜工部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 题画诗词124 大千结语126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