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引言 7 1. 解读:视觉感知的行为与理论 8 1.1 视觉感受与知觉的行为 8 1.1.1 视觉注意 8 1.1.2 视觉理解 8 1.1.3 视觉情绪 8 1.1.4 视觉记忆 9 1.2 视觉感觉与知觉的理论 9 1.2.1 格式塔方法 9 1.2.2 结构主义方法 10 1.2.3 生态学方法 11 1.2.4 符号学方法 12 2. 观察:从“眼睛”到“视觉”的生成 13 2.1 镜像之看:视觉意趣的寻找与选择 14 2.2 纯真之看:来自视觉教育的启示 21 2.3 精微之看:像达·芬奇那样观察 28 2.4 自然之看:视觉思考与发现之径 29 2.5 右脑之看:“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31 3. 维度:视觉的纵深与变体 33 3.1 二维之看:平面的组织与线条的表现 33 3.1.1 平面 33 3.1.2 线条 35 3.2 三维之看:实象的再现与视幻的变格 39 3.2.1 原理之看:三维表达与科学技法理论 40 3.2.2 幻像之看:从真实物象到作品成像 42 3.2.3 整体之看:局部---综合---局部的构成 44 3.3 四维之看:时间与空间的意象拼贴 46 4. 形式:视觉语言的纯化 51 4.1 形式之看:贝尔与弗莱的学说 51 4.2 莫奈之看:从色彩开始 54 4.3 塞尚之看:纯粹形式的视觉 57 5. 演绎:视觉变异之看 61 5.1 变距之看:远中近的变象 61 5.2 正形与负形的转换 62 5.3 变异之看:从常态到非常态 66 5.4 抽象之看 68 6. 思维:视知觉与形式的建构 95 6.1 格式塔理论 95 6.1.1 格式塔 95 6.1.2 场论 96 6.1.3 同型论 97 6.2 视知觉与形式要素分析 98 6.3 视知觉与形式语言构成 102 6.3.1 视知觉的逻辑组织性与主动选择性 102 6.3.2 视知觉与形式语言的生成 103 6.3.3 形式的眼光与形式的自觉 106 7. 理念:视觉的哲思与哲思的视觉 109 7.1 贡布里希:主体投射之看 109 7.1.1 主体眼光的寻找·发现·选择 109 7.1.2 “先验图式”与“主体投射” 109 7.1.3 视觉对象与主体投射 110 7.1.4 视觉接受与视觉探求 110 7.2 梅洛—庞蒂:反思之看 111 7.2.1 现象学:视觉的反身性 111 7.2.2 可见之物呈现与视觉表现呈现 112 7.2.3 “虚无形象”与“自在形象” 112 7.2.4 镜像与魔术 112 7.3 罗兰·巴特:影像隐喻之看 113 7.3.1 摄影的特性与物象存在 114 7.3.2 “被拍照的人”与“看照片的人” 116 7.3.3 摄影的滥情与聚情 117 8. 比较:视觉的超象体验 119 8.1 盲视之“看”:视觉的想像与感觉 119 8.1.1 海伦·凯勒的视觉猜想 119 8.1.2 眼·手·心的超验感应 119 8.2 听觉之“看”:视听比较与音画交响 119 8.2.1 视听术语的比较 120 8.2.2 流派形式比较 120 8.2.3 视听转换 121 8.3 文字之“看”:新现实小说与物之看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