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全部图书 >> 水粉水彩 >> 邝声画集 |
|
 |
> 邝声画集
|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
作者:邝声
|
编著: |
开本: 12 |
出版时间:2007.09 |
印次: 2007年9月第一次 |
所属类别:水粉水彩 |
ISBN: 978-7-80690-968-3 |
|
相关重要内容预览:
|
定价: RMB 1080.00 |
|
|
|
|
内容提要
邝声,1933年出生,广东台山人。1950年毕业于广州南海中学,1953年毕业于华南文艺学院美术系,1956年毕业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前身)绘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附中教师、工艺系基础课教研组长、工艺系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的美术展览,代表作有:《模仿》(水粉画)、《我们爱阿姨》(版画)、《五朵红云》(组画)、《黎族青年》(水彩)、《莎瑶妹》(装饰画)、《红藤椅》(彩墨画),《高明八景》(壁画)(合作)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壁画篇)。
著作有:《最新素描技法》(1992年,香港文光出版社)、《素描——明暗画法与结构画法研究》(1993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在素描教学中,以切身体会和大量的示范作业,为提倡和推进“结构素描”作了有益的尝试,在课堂上以明暗画法与结构画法的异同,来帮助青年学子认识研究两者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对整体—具象表现多样性的新思维。对基础课教学改革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尝试以自行车为载体,采取一种新的彩墨描绘技法,创作了大批《自行车系列》彩墨画作品,至今还在继续探索。
自1998年以来,多次出国考察观光,曾到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土耳其、迪拜、加拿大、埃及以及俄罗斯、泰国、柬埔寨、越南和韩国等地区访问和考察,参观写生,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在祖国各地的采风写生中,于古稀之年忍受雪域高原的强烈高山反应,到青藏高原写生。曾在西藏布达拉宫顶礼膜拜,还到过5000多公尺高的纳木错湖,这对创作西藏风情系列组画具有重要的意义。
|
|
目录
红藤椅 …………………………………………………………1
少数民族 ………………………………………………………2
莎瑶妹 …………………………………………………………3
冷风 ……………………………………………………………4
城市女 …………………………………………………………5
三位姑娘 ………………………………………………………6
三彩 ……………………………………………………………7
自行车系列 ……………………………………………………8
自行车系列 ……………………………………………………9
自行车系列……………………………………………………10
自行车系列……………………………………………………11
自行车系列……………………………………………………12
自行车系列……………………………………………………13
自行车系列……………………………………………………14
自行车系列……………………………………………………15
自行车系列……………………………………………………16
自行车系列……………………………………………………17
自行车系列……………………………………………………18
自行车系列……………………………………………………19
自行车系列……………………………………………………20
自行车系列……………………………………………………21
自行车系列……………………………………………………22
自行车系列……………………………………………………23
自行车系列……………………………………………………24
自行车系列……………………………………………………25
自行车系列……………………………………………………26
自行车系列……………………………………………………27
大地……………………………………………………………28
罗马斗兽场……………………………………………………29
威尼斯水巷……………………………………………………30
巴黎戴安娜纪念碑……………………………………………31
三个影子………………………………………………………32
加莱义民………………………………………………………33
巴黎圣母院……………………………………………………34
俄罗斯圣埃撒广场……………………………………………35
圣彼得堡………………………………………………………36
克里姆林宫内教堂……………………………………………37
复活教堂………………………………………………………38
温哥华森林公园………………………………………………39
加拿大落基山脉………………………………………………40
加拿大维多利亚港……………………………………………41
温哥华图书馆…………………………………………………42
温哥华郊区小镇………………………………………………43
埃及瑰宝之一…………………………………………………44
埃及瑰宝之二…………………………………………………45
埃及瑰宝之三…………………………………………………46
吴哥窟之一……………………………………………………47
吴哥窟之二……………………………………………………48
吴哥窟之三……………………………………………………49
圣幡……………………………………………………………50
炮台遗迹………………………………………………………51
陵园……………………………………………………………52
革命圣地延安…………………………………………………53
凤凰城一角……………………………………………………54
珠三角小艇……………………………………………………55
桂林兴坪………………………………………………………56
黄山松…………………………………………………………57
黄山翡翠谷……………………………………………………57
石林……………………………………………………………58
香港赤柱………………………………………………………58
夜………………………………………………………………59
深秋……………………………………………………………60
黎寨……………………………………………………………61
苏州水巷………………………………………………………62
天涯海角………………………………………………………63
我们爱阿姨……………………………………………………64
模仿……………………………………………………………65
刀耕火种(组画之二)………………………………………66
压力(组画之三)……………………………………………67
盟誓(组画之五)……………………………………………68
造反(组画之六)……………………………………………69
黑夜(组画之九)……………………………………………70
曙光(组画之十)……………………………………………71
红云(组画之十一)…………………………………………72
救星(组画之十二)…………………………………………73
毛主席…………………………………………………………74
周恩来…………………………………………………………75
黎族青年 …………………………………………………… 76
女学生…………………………………………………………77
渔民……………………………………………………………78
渔民大工………………………………………………………79
河南老农………………………………………………………80
小八路…………………………………………………………81
小孩……………………………………………………………82
大学生…………………………………………………………83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