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关于人物头像素描的书,科学而生动的艺术讲解,配上作者自绘的300多幅非常精彩的插图,并用历代大师的名画佐证他的绘画理论,从各个方面想你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异常严谨的人头像的世界。
本书1965年初出版于纽约,至1977年共再版9次,在欧美各国的艺术领域里是一本很有价值,很有特色的畅销书。(黄启后 1988年7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伯恩•霍格思还是著名的纽约视觉艺术学校的创建者之一,并曾长期任教于该校,他的许多讲演和精彩的素描都是在该校任教时讲稿和示范作品。前些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运动人体》也是出自于他的笔下。作者也是一个积极的艺术创造者,他的卡通(动画)、素描、油画和版画作品陈列在巴黎卢浮宫的装饰艺术馆中,他还是世人皆知的连环画“人猿泰山”的作者。
本书在翻译耳钉过程中得到华东师大物理系副教授沈珊雄、英语硕士吴鼎民的指导和大力帮助,又请沈揆一同志对译文进行了校对和审阅,并得到编辑曾进顺同志的热情帮助,方便本书得以完稿,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信本书对于我国的画家和业余美术爱好者们也一定会有很大帮助的。(黄启后 1989年7月)
译后记
大凡画画的人在翻阅外文画册时不愿在大段的文字面前多停留一会儿,习惯于线条和色彩的眼睛对大段大段的外文符号常常是望而生畏的。译者本人亦是如此。
然而当我翻开伯恩•霍格思的《人物头像素描》时不禁产生了一种非要读懂这些外文符号的欲望,促使我产生这个念头的原因是书中大量生动而有趣的人头解剖图列和世界各人种头像的精彩素描。这是一些完全不同于以往见到的任何一种绘画技法书中所描绘的人头解剖和人物头像的艺术作品,这些美妙的插图深深地吸引了我。借着字典的帮助,我慢慢地走进了霍格思的人像世界……继而欲罢不能,终于下决心坐下来啃这些“洋符号”了。
和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相反,在西方人的眼中,人和自然之间总隔着一条鸿沟,即便是在研究人类自身的时候也是同一种客观的、探究大自然那样的眼光去探究人类自身的。本书原序说:“书中所介绍的并非是画人物头像的新方法。正相反,这里所介绍的人物头像,面部乃至面部各个部分的画法,起始于古希腊艺术家,兴盛升华于文艺复兴时代,并为此后直至当代的艺术家和艺术教师继承和遵循。”霍格思的这本书就是文艺复兴科学精神的延续。作者娴熟而有特色的素描技巧在300幅插图中表现得严谨而又富于戏剧性,令人枯燥乏味的解剖学知识耳钉讲授时在一幅幅轻松有趣而又具有表现力的精彩的素描中循序渐进地展开。整个过程极富创造性和幽默感。而这一切又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得本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得到了非常巧妙的结合。最后,作者又用自古希腊、文艺复兴至今的许多大师的人像作品作为他的绘画理论和技巧的佐证,读来令人兴趣盎然而富说服力。这也是为什么本书自1965年出版于纽约后译者所用的1977年版本时已再版9次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