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邱节新作印象
我认识邱节,是在日内瓦围棋俱乐部。那时他年届而立,在瑞士画坛上刚露锋芒。二十年来,邱节没转行,没放弃,且坚守阵地,扩大战果,在异国他乡成为职业画家,其中艰辛,唯过关者知之。我由衷地感叹:“执着啊!邱节”。
同观念艺术家相比而言,邱节似乎更属于感性型的画家。十五年前,他凭着敏锐的感觉,推出了许多以中国大跃进,文革及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文化冲突为内容的作品。虽然他身在海外,我们仍可把他归类为早期中国政治波普画家。随着对艺术本体认识的不断深化,邱节的画风也在不断地调节和蜕变,近十年来,他的大型纸本铅笔画,凭借着作者对铅笔性能的特殊理解和深厚功力,向世人展示了一种独特而崭新的艺术语言,引起了画坛的广泛关注。
邱节曾受过长期的油画训练,也创作了不少可喜的作品,可他还是毅然地放下了自己熟稔的传统工具,轻灵地转身,选择了最原始最简单的铅笔和纸张作为其创作的主要材料。不言而喻,用如此廉价的材料,想在世界当代画坛上争得一席之地,真所谓是四两拨千斤了。记得美国篮球巨星乔丹说,以他的弹跳能力,若从事撑杆跳可以进入世界超一流水平,但在篮球领域则绝对是一枝独秀。邱节把通常作为辅助训练的素描,作为主攻方向,搏兔偏用猛虎力,举重若轻,别有洞天。邱节的选择,虽与乔丹不能完全同日而语,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选择的理念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似看山不喜平。邱节对其作品的构图是下了很深的功夫的。拿他自己的话来说“真是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他采用中国传统国画的散点透视法,把包罗万象的内容,千姿百态的形象,经过反复推敲,极其严谨地统摄在一起。和西方传统透视“近清晰,远模糊”的法则不同,邱节作品中每一个远处的细节,都是绝对的精确清楚的,我们甚至于可以看到一根如火柴棍大小的人物面部的表情。而就画面整体来看,又是绝妙地和谐,互动,有时甚至是咄咄逼人的。这一切,的确是因为艺术家经过构图上的千锤百炼,成功地制造了对立的统一,形成一种惊人的张力。而这种张力,恰恰也是我们现实社会中压力的反映。
油画的强项在于色彩。素描,就必须在黑、白、灰上做足文章并有所突破。邱节的作品中有着许多精彩的局部特写,几乎可以独立成画。可为了大局,就要忍痛做出牺牲,让他们成为灰调子的背景。正是这些出神入化,经过精雕细刻的背景,蕴藏着多层次的内涵,耐人咀嚼。其次,作者通过对高低光的严谨对比来协调画面,我们不仅要看其画面精微的灰层次,还要特别关注其画面珍贵的留白处。留白处,也是画家最用心处。
或问:“如何捉到撒哈拉沙漠的狮子?”
答曰:“筛掉所有沙子。”
在处理铅笔画的黑、白、灰上,邱节是下了筛沙子的功夫的。这种功夫是他十几岁时,就每天用苏式画派画石膏像开始的,是一种童子功!
不入古则野,不出古则奴。除了油画和传统的中国画,邱节在版画、年画、宣传画、剪纸、农民画以及印章和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中吸取养分。养分多,消化好,自然丰富多彩。纤细的铅笔,其使命是沉甸甸的。
如此巨型精深的铅笔画,除了技巧、风格和思想外,还需要精力、视力和毅力。目前,应该是邱节该风格的黄金时期。可以说,其创作既自我,又随缘 ; 既冷眼旁观,又古道热肠 ; 既精光内敛,又豪情奔放。用铅笔的单纯性,表达艺术的多面性。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五十知命,君其努力!
旅瑞学者 王 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