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饮水思源 不负重托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的“而立之年”。与特区建设几乎同时起步的深圳博物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座包括深圳历史民俗馆和艺术自然馆两大独立场馆以及两大展览系列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形成了以深圳历史与民俗、商周青铜器、明清书画、历代陶瓷等为特色的收藏体系,馆藏文物数量已超过3万件。令人欣喜的是,馆藏文物的获得,除考古发掘、馆际调拨外,社会捐赠成为重要来源。在我馆历年接收的社会捐赠文物中,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87件,三级文物1160件。由此可见,社会捐赠对丰富馆藏和提升我馆办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饮水思源,为感谢捐赠者的大善之举,配合特区30年庆典以及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我馆从历年社会捐赠文物中遴选出一批文物精品,隆重推出“大善之美——深圳博物馆藏社会捐赠文物精华展”。
此次展出的社会捐赠文物主要包括:著名学者商承祚及其家人、杰出新闻工作者邓拓夫人丁一岚女士、美籍华人沈达夫与沈湘若伉俪捐赠的中国书画精品,日本某友好团体捐赠的中国古陶瓷精品,以及美籍华人司徒倩女士捐赠的孙中山家族文物三大部分。
中国书画部分包括明清至现代以来诸多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其中以商承祚及其家人捐赠的书画数量最大,精品最多。书法方面,有明代草书“第一手”之美誉的祝允明草书《<晚晴赋>、<荔枝赋>合卷》,便是难得的书法妙迹。该卷抄录唐杜牧《晚晴赋》与张九龄《荔枝赋》两篇,四米多长巨帙,气势跌宕,风骨浪漫,天真纵逸,是祝允明晚年草书代表作。又如明董其昌行书《临颜真卿争座位帖·送刘太冲序》卷,书风率真秀逸,潇洒轻灵,曾是两广总督阮元的重要收藏。另外,明代著名文学家茅坤草书《游西湖诗》手卷,郑天鹏草书《和张南湖诗》手卷以及清代王铎行书五言律诗轴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绘画方面,如郑板桥的墨笔《四面风竹图》立轴,竹叶千姿百态,风骨凌然,真实地抒发了作者“狂”与“怪”的艺术个性。丁一岚女士捐赠的邓拓先生旧藏书画,是我馆建馆初期最为重要的一批书画藏品,其中有很多古今名家之作,如引领明代花鸟画坛的“青藤、白阳”之一陈淳的设色花卉,笔墨淋漓,设色淡雅,风格疏爽而意趣盎然;清代“四王”之一王原祁的山水扇面,写江南春雨初晴之景致,笔法劲秀,意境开阔;又如清康熙年间徐言、刘源等十人所作书画册页,笔墨清雅,写胸中丘壑,充满文人趣味。沈达夫、沈湘若伉俪捐赠的书画中,翁方纲的行草书论是翁氏晚年佳作,书体瘦长紧劲,笔法圆润浑厚,节奏感强,对研究翁方纲书法理论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张熊的水墨《寒汀落雁图》、陶冷月的设色《林泉高士图》、林纾的水墨山水《送别图》都是难得的绘画佳作。
陶瓷展品均来自日本某友好团体的捐赠。2010年春,经日中文化协会介绍,日本某友好团体将其所藏260余件(组)中国古陶瓷悉数无偿捐赠给我馆,从而大大丰富了我馆的古陶瓷收藏。据了解,这批日本捐赠的古陶瓷,不仅是我馆、也是我国迄今接受的海外文物捐赠数量较大、价值较高的一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这批古陶瓷囊括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数千年的陶瓷代表性品种,其中有绚丽的彩陶、古朴的原始青瓷、造型生动的汉魏彩绘俑、华美硕大的唐三彩、典雅秀美的宋金单色釉及磁州窑型瓷器等。经国家和省文物专家鉴定,其中一级品就达20件之多。
美籍华人司徒倩女士捐赠的孙中山家族文物,主要包括孙中山家族三代人,即孙中山先生元配夫人卢慕贞,二女儿孙婉及二女婿戴恩赛、外孙女戴成功等的各类生活用品及收藏品,其中有数百件瓷器、 玻璃器皿、文房用具、书画以及大量珍贵历史照片、文稿、信札等,共计1784件。这批捐赠品较完整地反映了民国时期上层社会家庭生活的面貌,是研究民国社会生活史的珍贵资料。
饮水思源,不负重托。文物捐献于国家,便成为天下之公器。作为其守护者,我们将永远铭记那些无私捐助者的美德善举,并恪尽职守,加倍努力工作,以报答他们以及全社会的关爱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