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全部图书 >> 名家传记 >> 人文纪录电影:范曾 |
|
 |
> 人文纪录电影:范曾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编著:薛晓源,王一岩 |
开本: 16 |
出版时间:2007.11 |
印次: 2007年11月第一次 |
所属类别:名家传记 |
ISBN: 978-7-301-12212-9 |
|
相关重要内容预览:
|
定价: RMB 40.00 |
|
|
|
|
内容提要
序
认识范曾先生,是二十余年前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大学毕业的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当时我所在的部门正在制作一部大型综合节目《九州方圆》,范曾是这一节目的主持人。他和苏叔阳仔镜头前妙语连珠,侃侃而谈,古往今来、天南地北,各种文化现象都被二人用睿智的话语自然巧妙的串联气疗,其知识的渊博、儒雅的谈吐令人印象颇深。众人对范曾的评论是:画像书法,书法像画;当时我对范曾字画没有太多了解,只是觉得一位画家作为电台支持人也很优秀,其博学多才的一面通过其他媒介亦能体现出来。
十几年前,朋友送我范曾先生的字画各一幅。直到现在,这两幅字画依然悬挂在我家客厅。每天与范曾先生的字画接触,对其人其作也渐渐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当时范曾先生从法国归来,便画了一幅苏东坡先生像。另一幅是他的书法作品,写着“静影沉璧”四个大字。众人皆知,这四个字出字出自范曾先生祖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这一传世之作中有这样一句话:“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静影沉璧”这样一幅情境: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我常想,用“静影沉璧”这样一幅景象来拟范曾先生作品的特色倒有几分意趣:他的书画简洁内敛,却又充实饱满,于扎实深厚的艺术功底中突显出个人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深沉厚重,堪称一块宝玉。
同时,用“静影沉璧”来评价范曾先生本人又何尝不贴切呢?众人因为范曾作品的突出成就而通常称其为书法家、画家,可却往往忽略了他同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正是他对历史的精深研究使得其笔下的人物神韵倍添、栩栩如生。范曾先生其学养、其知识、其情操、其作品也正是源于其深厚的国学素养和文化积淀。这使我想起了海明威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九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半个世纪以来,范曾先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因为《范曾》这部影片,我有幸与范曾先生再次相遇。范曾先生的言语谈吐和风采依然如故,其人如画,其画如人,这不得不让我再次想起了客厅里的那四个字:静影沉璧。
用电影手段表现画家也曾有过,而要以如此大的篇幅去关注、表现、反应一位画家的人生历程、思想历程和艺术之旅,这却是规模最大的一部作品。其拍摄难度之高,表现手段之丰富,确实为近些年来少有。由此之后,以这种方式拍摄这一类题材的电影还可能会产生第二部、第三部••••••无疑,这对促进中国的电影事业健康发展和飞速进步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峰
2007年10月8日
|
|
目录
序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厂长 高峰
一 导演的话 王一岩 2
二 解说词 郭长虹 王一岩 4
三 电影访谈录 法国密特朗图书馆馆长 让•纳奈 75
日本原范曾美术馆馆长之弟 松田尧 77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薛永年 78
荣宝斋原副总经理 米景扬 80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 刘梦溪 83
四 回归于超越—范曾先生艺术研讨会专家观点摘要 87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 郑欣淼 87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王文章 88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 刘梦溪 88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薛永年 89
范曾先生自评 90
五 职员表 93
六 人文纪录电影《范曾》拍摄大事记 97
附录:吾家诗学与文化信仰 范 曾 101
寂静的世界 范 曾 121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