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全部图书 >> 当代艺术 >> 沛雪立青花 |
|
 |
> 沛雪立青花
|
出版社: 河北美术出版社 |
作者:沛雪立
|
编著:田忠,王丰 |
开本: 889*1194 12 |
出版时间:2008.06 |
印次: 2008年6月第一次 |
所属类别:当代艺术 |
ISBN: 978-7-5310-3091-1 |
|
相关重要内容预览:
|
定价: RMB 156.00 |
|
|
|
|
内容提要
从文化符号到艺术符号
---沛雪立的青花系列
德国当代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用符号系统来规定人的本质,认为所有在某种形式上或在其他方面能为知觉所揭示出意义的一切现象都是符号。因此,人的生活世界根本上是符号的世界,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
如果我们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看沛雪立的陶艺作品,他的陶艺世界就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其符号特征是——从文化符号到艺术符号。
一、从符号的“意义”层面看沛雪立的“青花系列”
沛雪立的陶艺涉猎面广泛,有青花、柴烧、陶板等系列。在这些不同的系列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的“青花系列”。我认为, “青花系列”最能体现沛雪立符号化的艺术思维与符号化的艺术行为。
中国传统的青花瓷器是用以氧化钻为着色剂的青花色料在未烧制的生坯上绘制纹样,然后罩以透明“灰釉”入窑烧制。出窑后,最上乘的青花瓷质地滑润、光泽温和,纹样呈美丽而幽雅,沉静却清新的青蓝色,具有那种在一色中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的特征。清代青花瓷也是主流产品。民窑青花,风格纹饰自然、淳朴、流畅,富于艺术气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官窑青花器形规整、繁复,装饰技术极其细腻,最能反映出当时的制瓷工艺水平。从《景德镇陶歌》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青花瓷的评价: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可参造物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青花瓷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青花瓷明净、素雅,以一种工艺材质的美和器具造型的诗化倾向、纹饰题材的文人倾向、表现方法上的文人笔意倾向、装饰布局上的诗书画印一体化倾向走入了文人的艺术情境,体现着中国传统文人的诗境、画境和情境,成为中国典型的传统文化符号之一。
沛雪立运用青花这一传统文化符号,无疑是他艺术经验最重要的构成因素,是他在艺术创作中转化、运用最为成功的母体形式。我认为,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在中国陶艺界有不凡的影响,其根本点就在于他将青花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具有当代审美特征的艺术符号。
沛雪立的符号转化策略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他着意地把传统青花肌理的古典韵律最大可能地激发出来,强化形式的诗意表达,突出青花符号特有的抒情意味。其二,在作品的造型方面,最具特色的一类是把传统青花瓷以圆形器为主体的把玩性造型转换为以几何形为主体,目的是强调造型的理性感。如此,传统青花符号的抒情性便与现代造型的理性符号不着痕迹地揉于一体,传统与现代合于一身。
沛雪立敏锐地抓住了青花符号抒情性强的文化意义,着意于将作品中的青花构成一种深沉悠远的诗化的意境。他的“青花系列”,青花虽然只是每件作品上的一小片,却宛然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江南水墨山水,烟雨朦胧、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又仿佛是微风中静静流淌于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沛雪立就这样悄然地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艺术符号,并在这种符号的转化过程中,完整的表达了自己对青花文化、对宇宙自然的认识与理解。沛雪立的青花传达出了青花符号的幽雅神韵。他的作品虽不能比之那“自顾自美丽”的青花极品,却亦有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的传世青花符号的风采,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
沛雪立既注重青花文化符号特有的抒情性,更注意青花符号在作品上的空间经营,他的器形符号是具象符号,而青花符号则是抽象符号,他的青花作品总是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符号并置,既表明了作者对青花符号内蕴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趣味,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符号形式的现代性。
沛雪立“青花系列”的艺术符号贯穿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体悟,符号的意义亦深蕴着《易经》的阴阳哲理。而这些,正是他的艺术能产生影响的基础。
二、从符号的 形式 层面看沛雪立的“青花系列”
“符号”既包括符号的“意义”,也包括符号的“形式”,还包括符号的“实质” (Aubstance,视觉性意象等)与符号的“表现” (Expression,呈现、表达方式)。在这四个方面中,最重要的是符号的“意义”与符号的“形式”,它规定了符号的“实质”与符号的“表现”。 “形式”是符号构成的根本因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生成和发展是由“质料”、 “形式”、 “动力”和“目的”四个原因造成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质料因”和“形式因”。他明确提出形式具有独一无二性,是事物的“存在”、 “现实”和“本因”。这是因为人们总是通过形式感受、认识和区别具体事物。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亚里士多德将美规定为形式。
对沛雪立而言,艺术符号是一种有别于文化符号的特殊符号。他的作品,关注的不仅是青花作为传统符号的文化意义,而是青花作为艺术符号的纯形象形式的意义。他要通过青花这一传统文化符号,既揭示文化符号与艺术符号的关系,也揭示艺术与形式的内在联系。这点,是沛雪立把青花符号转化为现代艺术符号的一个根本步骤。在他看来,符号的主要功能,是将经验形式化并通过这种形式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优秀的艺术品都应具备这种“形式”的功能,有了这种功能,艺术家才能充分地表达对事物的独特认识与情感,作品才能具有独特的艺术面貌。
沛雪立对符号形式的探索集中体现在对青花媒材的运用上。他认为,形式作为事物之本质之表达,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媒材而存在,媒材是艺术观念的驻足地。中国传统青花瓷器的艺术特征温润、雅致,虽有官窑、民窑之分,或严谨工细,或洒脱奔放,然而无论工、写,都透着儒雅芳馨的气息,属绝然唯美的一类。因此,他在青花瓷的制作中非常讲究发挥青花材质的特性,在注重器具造型的多样性变化之外,更醉心于把青花纹饰的“青”与器具底色的“白”的对比呈现。在他的“青花系列”中,常常是青、白两色单纯绝配,透出一种类似于“谦谦君子”的儒雅、谦恭之气和清俊静素之美,具有一种别致、高贵,沉静中蕴含着桀骜奔放的艺术神韵。
沛雪立在长期的青花瓷作品的创作中,不断地加深对青花媒材的感觉和认识,摸索出一种能适应自己作品意义呈现的青花制作工艺手段,并利用这种工艺手段特有的成型性能与成型过程进行了多种艺术实践,从而不断地丰富了青花媒介的形式内涵。而他独有的人文精神也深深地渗透到青花媒材的制作与运用之中,青花瓷也由此成为他文化符号转换为当代艺术符号形式最重要的表达话语。
在对传统青花艺术长期的迷恋与习练中,沛雪立深感传统青花艺术成就的不可逾越和单纯效法的无意义。他认为若能将青花艺术气息的濡染和对青花艺术精神的感悟,通过某种极个人的更为自由、更为直白、更加简洁的方式作侧重于意象的表述,或可寻求到某种新的愉悦。基于此,他开始尝试在器形上以尽可能单纯的(有些甚至近乎于符号) “笔触”和“线条”为图式,执意寻求青、白两色所构成的“纯粹性”。努力强调的是材料与工艺自身所具有的天然之美,过瘾的是看质感,看色彩,看形态,看意象。试图捕捉的是精、气、神,形式语言不再是描绘自然物象或叙述“美丽传说”。
沛雪立运用青花材料的工艺手段是开放形态的。他能充分地调动各种艺术手段,依据自己对青花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理解,充分展示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技术特征,通过深入发掘与巧妙运用青花的工艺特性,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趣味。他的“青花系列”纹饰柔情而古朴, 器形刚健而坚韧,对比手法的运用,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时空观念,也很好地传达出青花特有的艺术意味。文化符号传统而艺术符号现代,形式意义相得益彰。
沛雪立青花作品的魅力所在,就在于他紧紧抓住了从文化符号到艺术符号的转化这一根本环节,并以媒材形式与符号形式凸现了作品的生命意象。抓住了文化符号,他就获得了对现实的深刻认知;抓住了艺术符号,他就获得了生命意象与生命意志的升华。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等二元对立的各种符号元素均相辅相成地和谐并处,构成了一个既具古典抒情情调,又具现代哲学内涵的艺术生命体。
罗一平(博士,中山大学教授)
2OO8年5月6日于羊城
(文章来源:《沛雪立青花》)
|
|
目录
从文化符号到艺术符号 002
温雅率真 008
两个颜色,一种感觉 011
青花作品图版 015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