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精品导购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吴冠中全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世纪可染---文献集
·傅抱石全集(6卷) ·紫禁城出版社 ·上海中国画院书法篆刻集
·首部高仿真版巨著:中国写实画派 ·吉林美术出版社 ·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年
·世纪可染---作品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 ·《叶浅予中国画作品集》
-->
   您现在的位置:全部图书 >> 版画木刻 >> 宋恩厚作品选
> 宋恩厚作品选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宋恩厚  编著:
开本: 12 出版时间:
印次: 2011年5月第1次印刷 所属类别:版画木刻
ISBN: 978-7-5039-5060-5  
相关重要内容预览:
定价: RMB 108.00

 

内容提要
   中国工业版画的开拓者(序)

周韶华
宋恩厚是一位从产业工人中走出来的工业版画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就和他结下了知己之交,我们的友谊是彼此理解,相互支持。他在二十几岁就成为一位高级电焊工,为表彰他在五六十年代为版画事业中做出贡献,中国版画家协会曾授予他“鲁迅版画奖”。

1955年,宋恩厚随重工业部建筑局第一工程公司整体地从哈尔滨调到武汉参加武钢工程建设。

宋恩厚没上过学,13岁就进工厂做学徒,学过车工、电焊工,满师后,在总修理厂车间担任电焊组组长(1958年武钢总团委命名该组为“宋恩厚青年电焊组”)。在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之余,他坚持学文化,并配合各种宣传任务,画漫画,也画连环画、宣传画和壁画等。1957年前后,我在武汉美术家协会工作,经常到武钢工地深入生活,与担任武钢工人美术社领导工作的宋恩厚有了近距离接触,对他所关注的一切都非常了解。在此期间,我到武钢也常常住在他家里。因此,我对宋恩厚在他开始学习版画创作时给予推心置腹的辅导并送给他第一套木刻刀和木刻资料、画册等。宋恩厚学习刻苦认真,对木刻版画真的着了迷了。为了刻版画,他把家里柜子的门拆下来,把搭床的凳子也锯下做板材。《又是一炉优质钢》这幅作品,他先后刻了四次,最后一幅是把家里的方板凳坐面拆下来刻成的。宋恩厚就这样起步走上版画艺术之路。同时他靠刻苦自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在版画艺术创作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能自出心裁,独立作战,创作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作品。如20世纪50年代的《又是一炉优质钢》、《锻造者》;60年代的《纵横千里》、《锤炼》、《安装我们自己造的轧钢机》;70年代的《钢铁粮仓》、《铁山》;80年代的《上下左右之间》、《归》、《鹰击长空》、《五颜六色》、《建筑艺术》、《工地风采》、《油城乐章》;90年代的《工业时装》、《空中通道》、《绿色工程》;21世纪以来创作的《旋的结构》、《文明施工》、《钢铁雕塑》等等。这些都以工业题材为主体的版画作品,后来被公认为“工业版画”。由于这种工业版画的异军突起,被人刮目相看,因此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和全国性的重要大展览,并获得各种奖项。多次被中国美协等机构选送到国外展出,(先后在日本、英国、意大利、美国、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瑞士、以色列、韩国、阿尔及利亚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展出)。有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湖北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在《人民画报》、《人民日报》、《人民中国》(日文版)、《中国工会》(英文版)、英、法、德、俄、日等文版的《北京周报》等报刊发表,并编入国内外出版的多种画集。

宋恩厚的最大特点和功绩是倾其毕生精力创作、研究工业版画,同时也是一位新中国工业版画事业的开拓者、组织者和推动者。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版画创作活动起,就致力于我国第一个以 “一冶工人版画群体”为团队的创建,这个团队至今生机勃勃。由于他的刻苦努力实践,被大家推选为工人版画组组长,带领业余作者们,开展普及、推广版画创作知识,扩大作者队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成就、有名气的工人版画创作人才,产生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品。正如《版画世界》主编李平凡先生指出的:“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成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第一个开展工人版画群体活动的单位,为祖国新兴版画运动首次开创了中国工人版画的新历史和新纪元。取得了我们版画历史上一项突破性的成就。”这一成就与宋恩厚的艰辛努力直接相关,因此可以说他是中国工业版画的扛鼎人。下列事实是有力的佐证:

1985年11月在日本东京首次举办的“中国工人版画展”(作品全部由一冶工人版画群体提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反响强烈。继“日本·中国版画协会”为宋恩厚颁发“中国工人版画功劳奖”金杯后,1986年“日本日中艺术研究会”又授予宋恩厚“中国工人版画贡献奖”金杯。一冶工人版画群体在荣获1985年度《版画世界》奖杯后,又获得1990年湖北省总工会授予的“湖北工人画廊‘贡献奖杯’”,1992年中共武汉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黄鹤文艺奖杯”。

2007年在湖北省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把“中国一冶版画50年回顾展”列为“八艺节”的展览项目之一。英国BBC电视台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文艺成果来武汉对“一冶版画群体”进行专访。现在宋恩厚仍参加“一冶版画群体”的各项活动,始终关注一冶版画的发展。

作为一名从产业工人中走出来的画家,特别是担任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后,在宋恩厚的倡议下,在湖北省总工会的重视与支持下,于1981年2月成立了“湖北工人画廊”这一全省职工美术展览组织,并担任组委会常务副主任。这在当时全国各省、市尚属首创,促进了职工业余美术创作的繁荣。得到了《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媒体的有力支持,全国总工会也发起成立了“全国职工画廊”。

1987年北京举办首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宋恩厚参与策划筹备湖北省总工会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以《时代·生活·奋进》为题举办了1981—1987湖北工人画廊优秀美术作品选展。中央及全国总工会、中国美协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给予很高评价和充分肯定。

1990年在“湖北工人画廊”成立10周年纪念会上,湖北省总工会授予宋恩厚“湖北工人画廊贡献奖杯”。湖北工人画廊组委会主任、省总工会宣教部部长汪达汉撰文“十年耕耘,十年收获”,全面总结“画廊”取得成就。笔者也多次参加“画廊”组织的活动曾撰文称赞“‘湖北工人画廊’是工人钟爱的美术大学”,通过工人画廊又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创作出大批优秀作品,为繁荣湖北省美术事业做出了贡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宋恩厚把目光扩大到全国,开始关注全国的工业版画创作,特别关注工矿企业群体工业题材版画的发展趋势,为促进中国工业版画事业的发展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参与中国版画家协会有关工业题材版画活动的组织工作。1989年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扩大会期间特别安排了关于工业题材版画创作和展览的专项议题,邀请了著名的工业版画群体代表参加会议进行研讨,并一致决定1989年12月举办全国工业题材版画展。经中国版协领导磋商定名为“中国工业版画展”。此后便将工业题材版画称之为“工业版画”了。该展如期展出获得空前的成功。在美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经宋恩厚提议,“全国工业版画研讨会”在武汉第一冶金建设公司召开。会议得到中国美协和中国版协大力支持和各地工业版画群体响应,一致委托宋恩厚负责筹备。研讨会通过了宋恩厚提出的在武汉举办“第二届中国工业版画展”、建立“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的倡议,并受中国版画家协会委托宋恩厚负责这两项工作的筹备。

受中国版画家协会之聘,宋恩厚担任“第二届中国工业版画展”组委会副主任和评委会副主任,负责主持筹办该展在武汉美术馆展出工作,同年于12月4日举行参展群体会议,研讨有关工业版画创作活动,并宣告正式建立“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宋恩厚被推任为院长。

宋恩厚克服了“研究院”没有编制、经费自筹的难题,首批聘任了三十位研究员,把全国各大企业和地区的工业版画群体中的佼佼者集至麾下,形成一支富有创作激情和实力的团队。

宋恩厚带领着这支队伍,先后参与、举办了七届“中国工业版画展”,通过一场场“实战”,推动学术研讨,同时,对研究员的创作成果在基层工矿企业展开了有声有色的展出和学术研讨活动。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的现代企业特定状况和中国工业版画的发展态势,宋恩厚审时度势,为“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探索、开拓着新的发展空间。宋恩厚认准了中国工业版画的繁荣与推进是历史的必然,而“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的任务则是一方面不断强化“种子选手”艺术水准和理论素质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要把重点放在工业版画的普及推广和培训提高上,有效地扩展工业版画创作的社会覆盖面。

现在,“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作为全国工业版画艺术交流与合作的高端平台,其成员已增至46人,不少工矿企业纷纷邀请前去开展工业版画活动。

从20世纪50年代的“武钢工人业余版画组”组长、70年代的“第一冶金建设公司俱乐部”主任、80年代的“湖北工人画廊”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到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院长和国家一级美术师,宋恩厚始终担当着——默默耕耘、辛勤浇灌、乐于奉献的“园丁”角色,使工业版画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现代美术史的一座丰碑。

2010年8月23日 于威海刘公岛

 

目录
中国工业版画的开拓者(序) 周韶华 5
注钢锭 套色木刻 18.5×18cm 1958 16
锻造者 套色木刻 44×56.5cm 1959 18
又是一炉优质钢 套色木刻 25×21cm 1959 20
锤炼 水印木刻 21×31cm 1963 22
安装我们自己造的轧钢机(与孔庆发合作) 水印木刻 30×50cm 1963 24
纵横千里 (与肖曰富合作) 套色木刻 57×73cm 1964 26
创举(与肖曰富合作) 套色木刻 76×64cm 1964 28
钢铁粮仓(与包子超合作) 套色木刻 76.5×65cm 1973 30
铁山 套色木刻 36×49cm 1979 32
归 套色木刻 35.5×26cm 1981 34
鹰击长空 套色木刻 49×54cm 1981 36
施工小站 套色木刻 34.5×26cm 1982 38
上下左右之间 套色木刻 43×47cm 1983 40
五颜六色 套色木刻 48×45cm 1984 42
建筑艺术 套色木刻 52×48cm 1986 44
工地风采 套色木刻 49×48cm 1987 46
油城乐章 套色木刻 52×49cm 1988 48
工业时装 套色木刻 41×49cm 1991 50
绿色工程 套色木刻 42×53cm 2000 52
空中通道 套色木刻 45×40.5cm 1994 54
趋向构成—宋恩厚版画新作评介 邵学海 57
宋恩厚简介 61
 

 
本出版社的其它图书
·金石长年-中国艺术研究...
·韩昊山水画集
·畅惬以抒怀
·寻归自然钟蜀珩绘画作品...
·《浑沌的光亮——刘巨德...
·《朱小地作品集》
·《徐晨阳画集》
·法境三摩:李一写山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
 浏览该图书的顾客还看过
 您最近看过的图书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友情链接

雅昌专家顾问  雅昌法律顾问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03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