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伴大纳言绘卷 纸本着色 平安时代 12世纪 高31.5厘米 现藏东京出光美术馆
大和绘的大型绘画主要画在用于分割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障屏上,称为障屏绘或障子绘,但其多已随建筑物一起不存,遗品很少。留存至今的几幅作品,大致能够勾勒出唐绘向大和绘转变期的早期大和绘的面貌。
教王护国寺的山水屏风,现藏京都国立博物馆,是在灌顶仪式时使用的,是一幅表现隐士在山林中隐居的唐绘屏风。人物、衣纹的晕染,树木山石等表现出唐画的特点,但在整体绘画风格中却蕴涵着日本情趣,反映出早期大和绘的样式。
平等院凤凰堂扉绘中的山水画是早期大和绘的杰作。佛与菩萨身后的天界背景画满了日本的四季风景,北、东、南、西扉面各为春、夏、秋、冬四景。画面上枯苇败草与小溪大海相映成趣,奔跑的小鹿、苇丛中的野马、南飞的大雁、驾舟的农夫,使画面充满诗情画意。它完成于1503年,标志着和样绘画样式的确立。
法隆寺绘殿流传的《〈圣德太子传〉障子绘》,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是11世纪后期的作品,传为秦致贞所作,表现了圣德太子一生中经历的各种奇迹。共六十件,由建筑和山水分割画面,用色纸附着说明文,表现了当时大型绘画的一般面貌。
12世纪大和绘的重要遗品为藤田美术馆藏的两幅《密教两部大经感得图》,一幅表现善无畏感得大日经供养法,另一幅表现的是龙猛从南天竺铁塔相乘金刚顶经的场景。
它们原为奈良永久寺真言堂的东西障子绘,由宫廷绘师藤原宗弘描绘。画面的背景为日本式的四季风景,表现了日本的民族特色。
13世纪大和绘的代表作品为神护寺的山水屏风。同教王护国寺的山水屏风一样,内容也为拜访山中隐士。画中景物体现着浓郁的日本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