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精品导购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吴冠中全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世纪可染---文献集
·傅抱石全集(6卷) ·紫禁城出版社 ·上海中国画院书法篆刻集
·首部高仿真版巨著:中国写实画派 ·吉林美术出版社 ·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年
·世纪可染---作品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 ·《叶浅予中国画作品集》
艺术图书 >> 中国画 >> 吴欢无不欢 >> 吴殿英﹑庄蕴宽---纪念辛亥革命先驱


吴殿英﹑庄蕴宽---纪念辛亥革命先驱

连载:吴欢无不欢
作者:吴欢 
出版社联系方式:其他 电话:

武昌首义第一功

  武昌起义的枪声揭开了辛亥革命序幕,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武昌起义是在慌乱中由革命党人匆促决定而爆发的,是在缺乏主要领导人,甚至缺乏统一行动指挥官的条件下取得胜利。当时筹备起义的总指挥张振武、孙武因“宝善里”事件隐匿而不在现场,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尚在美国募集革命资金,黄兴还在两广策划“暴动”,所以武昌首义的成功, 始终是个谜。有人评说:武昌起义是“计划不足、仓促爆发、侥幸胜利”,有人说:武昌起义成功归结于张之洞的十年治鄂。这些说法事出有因,都有道理,但就整体而言,武昌首义的成功,应当归功于湖北新军,而湖北新军的重要创建人之一吴殿英,则更是功不可没。

  史有所载,辛亥革命前期的清朝湖北新军一万五千人,纯粹的革命党人有近二千人,同情革命,成为革命党联系人的有四千多人,与革命为敌的至多不超过一千人,如此重要的清朝湖北新军,怎么会有这么多革命党?这也正是谜点的真正所在。

  人们有所不知,吴殿英正是清末最早崇尚民主新政,支持革命党,默许在军中宣传革命思想,并为辛亥革命的偶然发起,奠定了必然成功基础的重要将领。武昌起义的组织者孙武、熊秉坤、吴兆鳞、罗炳顺都是吴殿英的学生。

  吴殿英(字佑孙,号稚英),江苏常州人是故宫博物院创始人之一吴瀛的父亲,著名剧作家吴祖光的祖父,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祖公,香港著名作家、画家吴欢的曾祖父。很长时间以来,被人们淡忘而久成绝响。

吴殿英创建湖北新军

  随着浙江省平湖市图书馆的《平湖县志》和姚婕的《试论清末官员的日本陆军考察》等众多资料文章的发现,以及常州家乡老人们口碑相传,我们知晓了吴殿英仕途的屐痕和生活的轨迹,一个活生生的吴殿英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吴殿英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病逝于民国二年(1913年)。据吴殿英之孙吴祖强回忆,幼时家中逢年过节曾祭拜祖父吴殿英一名稚英,称“平湖公”,后任职张之洞幕府。其子吴瀛毕业于湖北方言学堂英文系。(《平湖县志》原件扫描系平湖图书馆资深研究员方老师提供。)

  “吴殿英(佑孙),光绪十三年(1888年)莅平湖任,至光绪二十一年 (1896年)卸任。地方应兴应革之事,靡不次第举行??拟建瀛洲书院,专课朴学,造就誉髦。佑孙首助千金,款遂大集,更为通详立案,以垂久远。士子朝渐夕摩,根柢益厚。辛壬癸甲邑人捷春秋闱者,指不胜屈,文风几为嘉郡冠。”

  《平湖县志》已把吴殿英“亲民、厚民、办学、育人”的官声记载于史书,在平湖当时有很好的口碑。那么,看看吴殿英为张之洞担任幕僚时干些什么?有何作用和影响?

  话还要从中日甲午海战说起,日本于1894年(甲午年)7月至1895年3月起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在黄海海战中,中国海军遭到重创,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捐躯。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尔后在大连的陆战,又以一万八百名军民殉难,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马关条约》而告终。清朝的统治和天朝的尊严遇到了威胁,作为清统治支柱的军队受到了西方新式武器沉重打击。

  由此,湖广总督张之洞,认识到采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制度已是当务之急。以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制度为目的、以编练新式军队为核心的清末军事现代化改革揭开了帷幕。

  张之洞要办这些事,首先需要的是人才。吴殿英在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卸任后,未赴钱塘履新先到南京。由江苏常州同乡赵凤昌的举荐见到了张之洞,经过一番交谈,张之洞十分赏识吴殿英的才干,了解其在平湖的官声,尤其是创办南瀛学院的做法,以及如何吸取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的教训,要求图强练兵,这些想法都与张之洞不谋而合,张之洞缘此邀其去湖北创办武备学堂,从事练兵强军的任务。

首批赴日主张新政

  在这里,我们插叙一下赵凤昌。赵凤昌1856年出身于常州名门望族,他是清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1766年)的探花大诗人赵翼(瓯北)的后裔,赵翼本来殿试第一,乾隆皇帝为了照顾“西部发展”,与陕西的王杰进行对调,王杰成了陕西第一个状元。赵凤昌跟着张之洞从广州到武昌,从两广总督到湖广总督始终是张的首席幕僚兼主笔文案。被人称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虽有讥讽之意,却足见赵在张面前的作用下。赵对后来推翻清朝走向共和也起过极大的作用。按清朝用人旧习,举荐贤才的重要根据是家世背景有无出处,赵举荐吴殿英,因其既是同乡,又是世家通好,张之洞当然欣然应允,同时被荐的还有同在南京的姚锡光(原是李鸿章的幕僚,也是江苏人)、黎元洪等。

  中日海战后由于对日本的仇恨,中国练兵都是请德国教官,军事考察也多往西方。张之洞不以为然,早在1895年便已提出应多向各国派出游历人员,使其考察各项实业,回国后察其优劣,分别任用。此次旧事重提,他新强调的一点是“游历西洋不如东洋,应以先游日本为急务”。张提出的建议,大多获得了清廷的同意。

  1898年底,清政府热衷于改革,日本则不断示好,两国同意交好共同对付西方侵略。缘此,便暂且搁置了甲午战争以来深深的敌意,展开了中日关系史上一个新局面。吴殿英被授予湖北新军都司衔监操官,任务是训练新军,办湖北武备学堂培养高中级军官。姚婕论文中“甲午战后赴日本陆军考祭一览表”中记载。1898张之洞委派姚锡光、张彪为正副团长,另有两位具体的执行官,一位是主管训练的都司衔监操官吴殿英,另一位是主管武器的枪炮厂监造官徐均浦,还有他们的下级军官黎元洪和翻译矍世英组成中国第一批赴日军事考察团,由日本外务省和陆军省参谋部接待。考察内容除军事制度外,重点是观操,学习日本先进的战略战术及治军手段。该团二月出发,六月回国,共三个多月。

  吴殿英考察回国,首先把张之洞“忠君爱国、御侮自强”的练兵理念贯彻到强军练兵中,重中之重就是抓“选将募兵”,规定将领必须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军事修养,将领多选自武备学堂学生和回国的军事留学生,将领的来源也非派系化,这与北洋新军是绝然不同,所以湖北将领阶层最早接受外来先进的革命思想,观念明显开放。为后来的辛亥革命成功打下坚实基础。此后大批中国学生赴日学习,掀起空前高潮。

庄蕴宽救黄兴支持革命党

  这里我们又要提到一个人,就是吴殿英夫人庄还女士的弟弟—庄蕴宽,蕴宽也是出身江苏常州名门,先祖庄培因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状元,庄存与乾隆十年(1745年)榜眼,庄氏家族在清代两榜进士有十几名。庄蕴宽自已是辛卯年(1891年)江南会考副贡,先后任广西平南知县、梧州知府、太平思顺兵备道兼龙州边防督办。庄蕴宽在广西任内始终竭尽所能,为革命人士提供方便。宣统三年开办广西陆军干部学堂,蕴宽为广西兵备处督办兼陆军干部学堂总办,当时都是请留日归来的蔡锷、李书城、钮永建、赵恒惕、尹昌衡等作教员,学生后期出名的有李宗仁、李济琛、白崇禧等。

  一次黄兴(克强)在长沙策划起义,遭湖南巡抚通辑,黄兴乔装改扮成道士,至龙州边防,龙州与越南毗邻。边境戒备森严,清廷欲擒黄兴,千钧一发之际,庄蕴宽得到黄兴到辖区线报,对身边人说了一句常州话,叫他“差龙 (常州话就是叫他离开)”,命人赠重金护送黄兴出境,并与黄兴结成挚友,黄兴死后出版的日记亦由庄蕴宽作序。

  黄兴是同盟会在国内的主要领导人,武装起义的组织者,“孙氏理想,黄氏实行”,被章炳麟(太炎)誉为“无公即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而黄兴欲推翻清朝,在湖北、广西所倚重的清朝两位重要将领,正是湖广总督张之洞手下实际掌握兵权的吴殿英与庄蕴宽。也正是这兄弟二人在湖北和广西的新军中发展与积蓄了日后足以推翻满清的革命力量。

  由于黄兴去世较早,近代史中跟他有直接关系的很多重要武装起义史实便淡化,而淹没了许多内容。这是令人深以为憾的。

  此外,当时湖北新军革命党中官阶较高的人物均为清室旧臣,拿着朝廷俸禄,忠君思想毕竟还在,其革命性尚不彻底,对推翻清朝成为叛将多有顾虑。关键时刻采取默许观望的态度,隐姓埋名,亦属人之常情。反而是一些下级军官革命性坚定,无所顾忌,冲在了前面,武昌首义亦是如此。

反袁英雄名满震天下

  庄蕴宽利用1907年(姚婕论文中有载)随清政府代表团到日本参加天皇加冕典礼,1908年以清政府陆军部特派员身份赴日本考察之便,与同盟会人士广泛接触,并招募大批留日军校生到广西武备学堂和广西的边防军。并有数批学生通过吴殿英送入湖北新军和湖北武备学堂。吴殿英与庄蕴宽兄弟联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军队中撒下了革命的种子,也奠定了他们在近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

  民国成立,孙中山赴南京出任大总统。当时的张謇,汤寿潜,赵凤昌等认为程德全已不再适合延任江苏都督,一致公举庄蕴宽出任,孙中山与黄兴亦颇为赞同,特邀庄蕴宽乘同列火车赴南京,即刻委任庄蕴宽为江苏都督,协助孙、黄佐理军政。不久袁世凯接任总统,庄蕴宽作为南政府代表到北京先后出任都肃政史,审计院长,兼平政院长,官至内阁大臣。

  1915年袁世凯称帝。全国六十位约法会议员,五十九位表态支持。唯庄蕴宽一人以其推翻满清有大功在身的资历,拍案而起,冒死请徐世昌代递公开信,痛陈帝制不可为,民意不可欺,时代潮流不可逆。公开提出取消洪宪年号,撤消大典筹备处,引起袁世凯勃然震怒。庄蕴宽亦因此以骨鲠之士不畏强权的亮节高风,名满天下,享誉士林。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庄蕴宽以其民国元老,德高望重,被尊为主席。在乾清宫主持了开院盛大典礼。民国政府从执政总理到所有大员名流尽数参加,盛况空前,永载史册。

文人治军御侮自强

  吴殿英作为湖北新军,湖北武备学堂实际负责的总教官。根据张之洞的口授,主持撰写了《湖北新军练兵要义(条)》,1902年规定入营之兵必须一半识字,列为《湖北新军练兵要义》第一条,1904年更要求新募之兵“实能识字写字并能略通文理”,同时招收一批知识分子入伍,“秀士入营者颇多”。这符合张之洞“只有新军官兵具备一定文化素质才能‘明理’、‘知耻’”的训谕。其次就是“力开兵智”,展开士兵入营后教育。在新军各营分设大小“讲堂”,开辟“阅报室”,开展轮训,“更番毕业,更番入营”。

  1906年在河南彰德举行南北两军大会操。北军会操的是直隶总督袁世凯编练的第三镇,南军则是张之洞训练的第八镇,南军行前,张之洞在吴殿英陪同下到演兵场检阅壮行,各国驻汉口领事也应邀参观。湖北新军身躯精壮、戎衣整齐、军械精良,马、步、炮各兵种技艺娴熟,攻防战术运用得当。不仅令中国官员耳目一新,也使各国领事拍手惊叹。

  张之洞十年经武的心血没有白费,吴殿英做为会操一线的指挥官居功至伟。八年过去,蓦然回首,在灯火兰珊处一支崭新的军队屹立在楚鄂大地,足以跟北洋袁世凯的军队在后来推翻清朝走向共和的过程中抗衡。构成南北对峙的军事态势。

推翻清朝缔造共和

  这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湖北新军在武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而吴殿英为创办新军,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心力交瘁,更因诸多事情有违朝廷,饱受排挤、打压、迫害。加之后来张之洞被清室调到北京任军机大臣,实际上剥夺了权力,新军中的革命党也开始受到整肃,吴殿英逐渐失势,心境更加恶劣,肝郁不舒,并患上肠胃病,久治不愈。1910年也就是辛亥革命(1911年)前一年,四十六岁便病倒不起,1913年病逝时年仅四十九岁。

  吴殿英之子吴瀛1934年因汪精卫主导的故宫冤案所害,在民国三位元老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保护下,重到武昌找好友湖北省主席张群,还有当年常到故宫,喜欢字画的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张学良,避难时吴瀛曾有诗文怀念其父。

  “凄凉二十一年过,往事寻思半欲讹。江汉滔滔流日夜,惊天泪泄比如何。怆怀最是旧吾庐,夙昔曾随阿父居。今日经过疑梦里,清宵风露立踟蹰。忍展风诗陟岵篇,神灵缥缈隔云烟。遥知阿母头如雪,正诵金经彻九天。”

  诗后配有一段小跋“朔自,先君见背,今忽忽二十一年矣。今岁夏正六月既望,为先君七十生辰。余适于首夏自北而南重来武昌,行役羁身,不能归祭,怆然有怀,赋此志痛。吾家有敞庐,在抚院街。辛亥政变后返鄂,曾独侍先君寓此清理余烬。距今寓所数十武耳。晨夕过之,弥增怅楚。老母仍居北平,晨课日诵金刚经,寒暑不辍,自先君谢世以来,二十年如一日。先君祭日,则必增诵为作功德,亦恒例也。”

  庄蕴宽对相濡以沫的姐夫英年早逝,甚为伤感,把识书达礼的新寡姐姐庄还女士和学贯中西,书画兼通,毕业于湖北方言学堂英文专业的外甥吴瀛接到北京好生照顾。加之时任副总统后任大总统的黎元洪曾是吴殿英部下,有诸多前辈支持,吴瀛二十多岁即出任北京市政府坐办(相当秘书长),并成为故宫博物院重要创办人之一。吴瀛之子天才剧作家吴祖光也出生在庄家北京老宅。

  “南北会操”至今已逾百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亦不远矣,翻检历史,推翻清朝,缔造共和,湖北新军的领军人物吴殿英,广西新军的领军人物庄蕴宽,都应当走出尘封百年的历史。他们不仅是“文人治军”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书画家、收藏家。吴殿英、庄蕴宽的家族也历经了百年风云,他们的后人吴瀛、吴祖光、新凤霞、吴祖强、吴欢,玉树庭阶,枝叶繁盛,术业专攻,各有成就,这个家族已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对革命历史和文化艺术发展都做出巨大贡献的家族。这些都是对吴殿英、庄蕴宽最好的纪念。

  文章来源:《吴欢无不欢》

回目录  

目录
【吴瀛与夫人】
【叩响国际艺术外交之门】
【序】
【图片】
【三代吴门百年沧桑】
【吴殿英﹑庄蕴宽---纪念辛亥革命先驱】
·吴殿英﹑庄蕴宽---纪念辛亥革命先驱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友情链接

雅昌专家顾问  雅昌法律顾问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03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