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精装16开1276页。 本套书的编纂和出版是我国学术文化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该书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为宏大、搜罗最为齐备的古文字汇释类工具书。全书共分十二册,汇集了一万多个字头,一千多万字的考释资料,堪称古文字字形和古文字考释两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完整体现了我国历史上,特别是近百年来古文字研究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1991年,经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倡议,《古文字诂林》作为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立项,委托华东师范大学承担编纂工作。编委会聘请著名古文字学家朱德熙、李学勤等做顾问,本书由李圃教授主编,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发扬“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拼搏精神,历经14个寒暑,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编纂出版工作。 此书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为宏大、搜罗最为齐备的古文字汇释类工具书。该书将甲骨文、金文、古陶文、货币文、简牍文、帛书、玺印文和石刻文等八大类古文字字形和考释资料汇为一编,进行综合整理。它的字形著录堪称详备,考释资料可谓宏富。这里既有取自文字学专著的论述,又有采于论文集及报纸、杂志上的单篇论文;从时间跨度上来说,既有近两千年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南宋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又有清代、民国直至今天学者的著述。凡有真知灼见,能自成一家之言者悉载靡遗。《古文字诂林》成为贯通古今的古文字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在图书出版方面,该书首次将现代信息技术同古老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完美地结合,开世界上使用电脑技术排印古文字书籍之先河。 该书首次采用了一整套篆书古隶定字作为字头,将从出土古文字、篆书到古隶定字、后代楷书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勾勒了出来,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汉字发展的历史面貌。这一成果解决了古文字形体是如何过渡到今天的文字形体的问题,填补了中国文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