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国的一切器物,都从演进而来,积多年的进步,屡次改良而成今日所具有的状态。并非像西洋人所讲的“发明”,而可截然划出个界限。因为在“发明”以前,既没有此物,也无此名词,而在发明以后,才开始出现。中国瓷的肇牛,也应当是这样。 瓷器是从陶器变化而来的,如果一定要问瓷器创兴于哪一个朝代,由谁肇始,没有明确的答案,即使有人交出答案,也肯定不正确。 考察陶器的兴起,远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前的野蛮时代,就能制作陶器。(译者注:位于中国江西省万年县大源乡,距今一万年前的新出器时代早期仙人洞遗址出了陶器。)不过见于文献的记载,以燧人氏范金合土制成釜为最早,社会上于是以燧人氏视为中国陶器的鼻祖。其后,由于文明的进展,和需用量的增加,陶器的制作,代代有所进步。唐虞三代,直至秦汉,无不以陶器为民生要事。在经、史、子、集文献中所见到的:“甓器”、“壶”、“土g”、“上刑”、“酒尊”、“瓦”、“甑”、“盆”、“瓦”等,都是陶器,不过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叫法罢了。 《古瓷指南》原是赵汝珍先生于1942年出版的《古玩指南》里的其中一章,原文没有标点符号和插图,现在由以白话文译注。《古瓷指南》简单阐述了瓷器由汉代至民国间的发展史,此外亦描述了瓷器各方面的特点,如瓷胎、釉色、器底、种类、识款等等。另外,作者亦简要地说明了辨别瓷器真伪、鉴定及保值的方法及知识,对于对古瓷有兴趣的人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入门读本。 赵汝珍,清末著名收藏家余戟门(曾任清廷大理院少卿)的门婿。原在余府教家馆,喜爱古玩,致力考古,收藏文物。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北京朝鲜银行理事。一九三三年出资在北京琉璃厂开设“萃珍馆”,一九四二年出版《古玩指南》,这是古玩界认为收藏、认识、辨识古玩敢佳指南书。《古瓷指南》是《古玩指南》中的一节,书中对古瓷真伪的辨识,不时地闪烁真知灼见之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