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序
作者:汤伟建
梅州,一个人杰地灵,民风纯朴,儒贤雅士辈出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湧现出各路英才,郭君便是其中之一,郭君横远者,是我结识多年的朋友,他搞企业,善经营,数年来,行色匆匆,奔波于大江南北,他好交游,凭着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凭着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于是乎,将閒暇之余投入到文物的收藏嗜好中去。如是者,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毫无懈怠,为得心爱之物寻寻觅觅,不辞辛劳,集得明、清、民国器物,过百件之多,可谓蔚蔚大观了。
余秋雨先生云:“文物收藏,是对历史的感性保存,要做得好,既需良知,又需学识”,而对文物收藏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精品层出不穷,市场兴衰起伏,热点快速转变,人心浮躁难安,郭君能面对汹湧浪潮,守得寂寞,以其深厚的学识、独到的眼光、雄浑的气魄、理性的判断,十数年间,珍藏盈室。如今取舍成书,并非为了矜人炫世,在他而言,是对心爱藏品的一个小结和回顾,此乃文化人格的心性;对观赏者而言,展页阅读到的不仅是令人啧啧不已的瓷器珍玩,还有郭君刻苦钻研的、用心的、精诚敬业的态度,可谓见贤思齐。
图册中“明成化青花八吉祥纹大盘”,是明代中期青花艺术的典范。其造型端庄,幽菁灵盈,具有艺术上的线条美,青料纯正,色调柔和,淡雅委婉轻盈俊秀的风格,独步一朝。充分表现出明代成化青花瓷画,纤细端巧与清丽脱俗,给人以素洁高雅的艺术享受。而明末清初的青花瓷器,尤其是民窑青花不受任何约束,更多的追求自然随意,豪放朴实的艺术风格,纹饰上的清新潇洒,浓淡相宜,出神入化,再现时代风情及艺术风貌也是郭君的最爱,而清代乾隆款青花荷口牡丹凤凰飞鸟、三国人物故事图柳叶大瓶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正体现了行间的一句“真、精、新,大、帅、奇”。
清末民初的 彩绘瓷大师名家辈出,如俞子明,方家珍,潘匋宇,汪晓裳等。尤以潘匋宇最为突出,他出身书香门第,其作品风格艳丽,绘画工艺精美绝伦,内容多样,山水、花鸟、人物俱精。其作品在美国芝加哥,费城博览会上获奖,名震四方。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但也因此使得他的作品稀少而被世人倍加珍藏。在他自清光绪末年到20世纪20年代这短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不仅培养造就了一批瓷画艺术人才,也对当代瓷画艺术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深远的影响力,不愧为新粉彩瓷画的创始人之一。
包括陶瓷艺人组织“月圆会”组织者——“珠山八友”等著名大师的作品也被郭君广为收纳。这批作品格局淡雅清逸,敷彩浓烈明快,艳而不俗,雍容大度,创意独到,题材丰富,造型准确,布局合度,用笔潇洒酣畅,画面精致细腻,文人气息浓郁。如王琦的人物,徐仲南的松竹,何许人的雪景,汪野亭的青绿山水,毕伯涛的翎毛花卉,田鹤仙的梅花,程意亭和刘雨岑的花鸟,王大凡的人物等,以高超的艺术修养和造诣,无一不是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使阅者感到心灵上的震撼。
另有一批珐琅彩、粉彩器,令人瞩目,其绘画工整,色彩浓艳,胎釉洁白润泽,所绘题材皆以牡丹,桃花,蝴蝶为主,为后世少见。底款为“洪宪年制”、“觯斋主人”、“郭世五”、“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居仁堂制”等,由于洪宪瓷生产原因极为特殊,故为世人们所珍重,今睹郭君之收藏,更觉需认真学习和研究。
清末民初的彩绘瓷大师们,将有着千年传承历史,神韵独具的中国水墨文人绘画与中国瓷器有机结合起来,他们以瓷代纸,以画入瓷,开创了瓷上文人画之先河,对陶瓷艺术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方向,展现了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蓬勃生命力,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
郭君以已之珍藏题辑成此书,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尽绵薄之力。而那些千百年来的菁华,不正反映了郭君的志向性情与格调品味么?
今蒙郭君不弃邀我为大作《嘉应藏珍》作序,推辞不得,只好应命,以资奉贺纪念。
2007年8月秋日
于沪东片瓷山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