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自序
我一生经历颇多,工、农、商、学、兵,外加公务员,忙忙碌碌、风风雨雨。有时大家在一起开玩笑说,国家政策调整的各个阶段都被我们赶上了。我们这代人是生在建国之初困难时期,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上学读书赶上文革动乱时期,参加工作赶上上山下乡时期,结婚生孩子赶上计划生育时期,人到中年又赶上40-50下岗职工时期。
我在现在看来还不够资格称为成人的时候,就下放到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跟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一身泥、一身土的和泥土打了三年多的交道。也可能是未成年就天天脚踩泥土,手捧泥土,甚至累了一不小心还亲吻泥土,所以和泥土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可能是我收藏陶瓷的缘故吧。尽管一生坎坷,但自幼喜爱文学,不管命运怎么沉浮,对文学一直是情有独钟。
回省城后在政府部门从事文字工作的我,竟然阴差阳错地下海经商,并且一干就是十五年。商海搏击、破浪乘风,根本无暇舞文弄墨、咬文嚼字。但与此同时,酷爱文学艺术的我又开始喜欢书画艺术了。因为经商后手头比当公务员宽松一些,于是收藏起书画来。紧张的工作结束后,站在艺术家的作品前,端详他们独具匠心的画面,仿佛自己置身到艺术家的意境之中。看到一幅好画,我会和以前阅读到好的文学作品一样,和艺术家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正当我如痴如醉收藏书画的时候,一次景德镇之行改变了我的收藏方向。
十年前与朋友去景德镇,在陶瓷作坊看到一些不起眼的和泥土差不多的瓷坯放在架子上,粗粗的,画面也是干涩的,呆板的,根本不屑一顾。但当它们一从窑炉里烧出来,顷刻间就化腐朽为神奇了。泥土变得简直就像玉石一般晶莹剔透,画面也变得绚丽多彩、栩栩如生,而且永远不会褪色,永远不会有一丝改变。我深深地被这玄妙神奇的窑火之功所折服,同时更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说人类的文明是从制陶开始的。
陶瓷被称作“火的艺术”,这是它的实质所在。一切工艺过程和技艺手段都得经受火的锤炼,正如朱琰在《陶说》中所说:画器诸色,与画家不同,器上诸色,必出火而后定。因此,对火的掌握关系着陶瓷艺术品的成败,有些作品会发生作者意想不到的变化,这是火的神奇之所在。
陶瓷艺术是一种工艺美术,工艺手法和技巧是它的重要属性,因此,弄清楚各个门类的工艺过程、特点,各个门类特有的技艺及重要意义,这是欣赏陶瓷美术不同于欣赏其他艺术门类的地方。
由于有收藏书画的基础,我开始收藏民国“珠山八友”名家瓷画。从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看,清康、雍、乾三朝是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但到嘉、道之后逐渐走下坡路,到晚清至民国初年,陶瓷发展更是混乱,但民国初期“珠山八友”及一批名家,大胆革新,以瓷当纸,将外国西画技艺及宋元以来兼工带写的绘画技艺引入瓷画,产生新兴的粉彩。新粉彩瓷画更接近画,无论是在线条、光影、色彩等方面都可以和画家在纸绢上的作品相媲美,形成了新的流派,被称为陶瓷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文人瓷画艺术的先河。
民国瓷器最大的成就,不在瓷器的质量上,而在瓷画创新上。它将中国传统技艺发扬光大的同时,糅合外来文明成果,将中国的粉彩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粉彩是将油画的调色方法引进瓷画之中,使粉彩更具油画的美感效果。还引进西方绘画透视方法,使瓷画的人物具有立体的明暗效果。这在艺术上都是史无前例的。一些名家瓷器,特别是“珠山八友”制作的新粉彩瓷器,堪称千古绝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绝世精品。
如今,“珠山八友”及其民国时期与之齐名的绘瓷名家的作品,都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广泛追捧,在近期的拍卖会上屡创纪录。包括现代景德镇工艺大师的作品追捧者也是不胜其数。国内各大拍卖公司争相拍卖,并创造拍卖佳绩。瓷器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是华夏民族对全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历代造诣很深的工艺大师的作品,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又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它们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必将与日月同辉,万古长存!
每当我静下来欣赏“珠山八友”及绘瓷大师的精品时,有一种被深深吸引进去的感觉,深感快慰!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出这本小册子是为了表达我作为江西人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同时也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和瓷友一起交流。再者,当前制约民国名家陶瓷收藏的瓶颈是辨别真伪问题,使很多有实力的投资者望而却步。鉴于个人水平有限,把藏品展示出来让大家评头论足,雅俗共赏。
最后,请各位专家、藏友不吝赐教,本人深表谢意!
胡建华
二○○八年元月九日深夜有感于南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