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相传最早使用影人是在汉武帝时期,那时的影人不过是宫娥剪的桐叶影和纸人影,是皮影戏的萌芽阶段。唐、五代有俗讲僧挂图宣讲,但图象仍不会动。真正的皮影戏则始于北宋的汴京(今开封),它是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说唱文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早期皮影戏传播的两个中心:一是北宋的汴京,以纸影为代表;二是南宋的临安(今杭州),以“绘革社”皮影为代表。当时皮影戏的剧目与讲史相同。明清两代是皮影的鼎盛时期,剧目丰富,雕簇精巧,用皮以牛、羊皮为主,并形成了以陕西华阴、华县的西部皮影、河北滦州的北方皮影及临安“绘革社”的南方皮影三大中心。其中包括两个不同的皮影造型体系,一是北方重雕簇造型体系,分布于华北、西北、东北和四川地区。用牛皮和驴皮雕簇,雕工精细,人物形象丰富,服饰装饰性强,色彩不用辅助材料;二是南方“绘革社”造型体系,分布于中南和东南沿海各地。造型整体感强,雕工粗犷,影人形象不太丰富,面部多彩绘,服饰色彩用绢或透明彩色材料辅助。有的影人旦角和文角只雕一臂,武将和马往往雕到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