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精品导购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吴冠中全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世纪可染---文献集
·傅抱石全集(6卷) ·紫禁城出版社 ·上海中国画院书法篆刻集
·首部高仿真版巨著:中国写实画派 ·吉林美术出版社 ·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年
·世纪可染---作品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 ·《叶浅予中国画作品集》
艺术图书 >> 民间艺术 >>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蔚县卷 >> 概述


蔚县剪纸的美及其商品性

连载: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蔚县卷
作者:
出版社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3号楼201 电话:010-84853332

  由上述可知,蔚县点彩剪纸,深深植根于民间,是壶流河畔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智慧的集体结晶,件件作品都反映了农耕社会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审美要求和美好理想,并因此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奇葩和中国农耕社会历史、文化、思想、习俗、审美的活化石。赞美之词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其一, 富富态态的画面
  蔚县剪纸有一种撩人心目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美,以盈实而雍容的画面扣人心弦,以巧妙的展示、丰富的内容和塑造饱满的画面摄人魂魄。为了达到这一效果,艺人们运用不同的物象,辅之以实多于虚、黑大于白、面强于线的组合方式,构成内容异常丰富和谐的画面。为了使构图丰满,他们并不遵循绘画中的透视、形体比例规律,而是为了表意以及使画面情趣化或拟人化的需要,在一幅剪纸的二维空间上尽可能多地平叠、排列多种物象,甚至将互不相关、不处于同一时空的物象也组合在一起:鲜桃和石榴同长在一个枝头上,而石榴可以一半为石榴完整的样子另一半则裂开露着子儿笑;把夏天的水萝卜和冬季的大白菜装进一个篮子里,并没有显出不协调反而感到拼合的美。同时,由于别具匠心地巧妙布局,又能达到满而不乱、密而有理的视觉效果。戏曲人物基本上没有背景,绝大部分在一个窗格内只有一个或两个人物形象,在构图上以画幅中心为视觉聚点来安排形体,达到稳定平衡,再用人物四肢的不同动势以及甲胄、袍服、剑戟、飘带、翎羽不同的角度来处理四周的空间。人物虽少,却无单薄感。老乡们喜欢这种构思和造型,称这种布局方式为“天庭饱满,地廓方圆”。
  同时,蔚县剪纸在构图安排中,不管内容多么丰富,通常总有一个主形体。主形体的主导地位确立后,再去灵活地安排其他次要形体,使之起到陪衬、烘托和装饰作用,犹如众星捧月。所以,蔚县窗花物多而无堆砌之感,穿插而无杂乱之弊,节奏起伏跌宕而又不失和谐丰满之美。在剪纸艺人的手中,花木繁盛,果实丰硕,禽畜动物肥壮才可爱,人物形象多姿多彩才红火热闹。由于主体突出醒目才阵脚稳实,画面雍雍容容才没有畏首畏尾而显得大气浩荡。老乡们称这样的剪纸:大方、饱满、富态。
  仔细观察人们会发现,艺人们在处理画面的主形体时,虽然稳定和丰满是第一位的,但画面的构图安排不一定都取垂直或水平法,更不是把主体都放在画面中心位置,而是千变万化、参差错落、并无定法。他们是根据整个内容需要,而对主体采取灵活取势定位法,有的占据角落,有的占据斜边,然后再用其他次要物象的不同形态与主体相辅相成地加以组合,使画面形成以主体形态为中心的平衡统一。如狮子滚绣球,狮子以对角线摆置,就产生了一种摇头摆尾的闪动感,空出的另一对角,绕以彩绸和飘带,不仅铺满了较大的空档,也扳正了倾斜,使画面生动活泼而不失均衡。一朵鲜花插在瓷瓶里,瓶下空间加紫茄和谷穗,避免了头重脚轻,又造成疏密有致的艺术效果。这种稳中求变、静中求动的布局,被老乡们称之为“有劲气”。于是,有劲气也成了蔚县剪纸富态的要素之一。
  蔚县剪纸构图追求饱满充实,按民间的说法,就是看起来要显得“富富态态”。 老乡们最讨厌单薄、细弱、空泛的构图形式,把它贬为“筛子货”。这种独特的审美观,与农民们的世代生活息息相关,是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经济思想的写照。在他们的心目中,健壮结实、丰满盈硕,始终是自己追求的目标。于是,构图饱满充实也成了蔚县剪纸美的艺术特色之一。

  其二,欢欢活活的美感
  分析蔚县剪纸的造型,是在写实的基础上,根据农民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以及装饰的需要而加以高度概括和夸张变形而成,从而使画面上的形象呈现源于生活而更高于生活的效果,个个生动活泼的形象洋溢着勃勃生机。
  为了突出艺术形象的这种活力,剪纸艺人不只局限于对于物体外形的僵硬、刻板描摹,而注重刻意揣摩表现事物最生动、最具特点的一刹那的形象,从而实现描绘对象本质的目的。比如,西瓜可以切开来露出红瓤,以示它的沙甜;表现猴子,可让小猴骑到大猴身上去摘果子,以示它的顽皮;表现鸭子,可以让一群幼鸭随母鸭浮游在涟漪中,以示动物的护犊之情;小猫捕蝶轻灵、敏捷恰到好处;大雁回颈衔羽,显示出一种轻快恬静的情调;吕布射戟,弓虽张、箭未发,渲染出剑拔弩张的急切紧张气氛……
  中国画讲究神似,形象带有神韵,作品有了这种特点就会达到妙境。吸收众多艺术之长的蔚县剪纸,天生就带着中国画的传统底蕴。它特别注重形象的传神,甚至在一定限度内舍形而取神,在似与非似的形象中体现出物象本质的神韵,堪称是中国画艺风的再现。一只红嘴、红爪、黄脑袋的耗子在嗅着累累的葡萄,欲做偷啃之状,耗子的形貌与真老鼠相去甚远,但它狡猾、嗜偷的劣性毕现,比真耗子更像耗子,那缩头藏尾的姿态,让人惊叹叫绝;雀儿叼虫,夸张其喙,较真鸟之嘴更长、更大也就更突出醒目,比生活中的自然真实的形象更别具韵味。戏曲人物窗花,头身并不合比例,武将不见脖子,女性塌肩,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另一种意义上的美和真实,因为它们恰好抓住了这些人物形象的本质。“将无项,女无肩”,这是对舞台人物的要求。武将挺胸抬肩以表现雄赳赳的气概,女性溜肩,以表现古代仕女柔媚优雅的体态。抓住了这些本质,事物的个性才能鲜明,才能比现实生活更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才能更符合老乡们的审美要求。因此,老乡们赶集赶会挑窗花时,对只是形似而无提炼加工、缺少神韵的剪纸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它们看起来太死板、少了“活气”。
  活才能美,因为活意味着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茁壮的庄稼,青青翠翠;欢实的禽畜,活活泼泼,无不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相反病蔫蔫、死呆呆,总是给人以不快之感。因此,“活”自然成为民间的审美倾向。蔚县剪纸能久传不衰,正是吻合了劳动人民对“活”、对“美”的追求。
  总之,蔚县剪纸艺人在渲染生气上,大胆而率真,夸张而可信。这种匠心独具的勾勒自然界万物最典型本质美的技法,既是艺人们对生活细致深刻观察的结果,也是在一次次实践中悟炼的艺术真谛。他们使刀下的形象一个个生趣盎然,带给观赏者超越自然的美,从而达到鼓舞人、欢娱人、热爱生活的目的。所以,欢欢活活的美感是对蔚县剪纸的又一句赞美词。

  其三,浓艳的色彩、强烈的韵味
  众所周知,色彩浓艳美丽是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参观过蔚县剪纸制作过程的人有一个共同感觉,即蔚县剪纸在设色上,大胆泼辣,从来不受固有色、光源色等框架的限制,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但是又不同于无规律的任意涂鸦。这是为什么?因为蔚县剪纸在色彩上独特的表现手法也是有一定之规的,外行看似无章,实际也有严格的遵循。用一句话表达,那就是:它对色彩的认识是理性的,表现色彩的形式是象征的,对色彩的应用又是主观的。它的色彩猛看上去是大红大绿,奇艳无比;仔细品味,又觉得搭配得十分妥贴和谐、妙趣横生,毫无涩滞、生硬之感。正是这种对色彩的独特表现手法,造就了蔚县剪纸璀璨绚丽的风格,在视觉上给人以欢乐、喜悦的艺术享受。
  让老艺人谈起来,这里面充满了深奥,虽然说出的道理不见经传,却是实践中探索出的真知灼见。例如在色相上,蔚县剪纸追求浓艳,红要红到底、绿要绿到家,决不含糊,所以它基本上用“原色”。这里的“原色”,不是一般绘画色彩学意义上的原色,而是指各种不同色相的纯色。蔚县剪纸在上色时之大忌是多色调合、双色或多色混用,老乡们管这叫“色不正”。追求色彩的浓艳,既是农村的生活习惯,也是农民的审美习惯,惟有强烈的色彩,才能反映他们强烈、分明的爱憎情感。
  又如在色彩对比上,蔚县剪纸强烈热闹。在庄稼人心里,只有红火热闹才能与喜庆吉日相协调。红,俗称“暖调子”,老乡们叫“热色”。剪纸中出现的红太阳、红红的炉火、红灯笼、红扑扑的脸等,就是蔚县庄稼人“热色”观念的体现。红给人以光明、温暖、热烈和喜气洋洋的感觉,因此,蔚县剪纸在设色上,大多是以红色为主,红不仅成为画面的主色、主调,而且不受事物固有色的限制,任何物象都可以点红。如:红猫、红狮子,就连鸭子、羊、猪、牛、马等都可以点成红色。画面在大胆表现“热”的同时,还需要“闹”起来,于是便以绿色与之进行对比使用,所谓“红间绿,花簇簇”。绿色在感觉上,象征意义是体现着新生、青春、轻柔和茁壮。红绿相间,色相对比强烈,冷暖交错,色彩跳跃,就出现了浓艳和热闹。同时,为了适度淡化这两种主色并置时反差过分明显的紧张感,色工又多用莲青、纯黄、桃红、桔红、淡蓝等色彩加以协调、柔化,在线或小面上进行细致地点染和间隔。如:一颗仙桃,一半红一半绿,仙桃顶端点以桂红,仙桃上染有纯黄,这样一来,色彩不仅和谐,而且彼此衬托得更加亮堂、艳美,还增添了红火和韵味。
  这种用色方法,是因为蔚县剪纸主要是用作窗花粘贴在窗户上的,对色调的要求必须非常响亮浓艳,以求看起来抢眼悦目。响亮浓艳的色调,是由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造成的。蔚县剪纸使用品色,色料本身就具有无杂质、通明透亮的特点。即使是用这种染料色,艺人们的选择也是极其严格的,总是挑选用最纯、最亮的。否则,很难使窗花呈现浓艳的色彩和强烈的韵味。

  其四,精雕细刻的工艺美
  与一般剪纸用剪刀随心所欲剪制的方法不同,蔚县剪纸具有一整套从设计底样、撒粉子、熏样、订活儿、闷活儿、挂晾到刻制、上色、揭活儿的缜密的工艺流程。蔚县剪纸艺人同时不断地改良自己的制作用具,单是刻刀就有大、中、小和扭子等不同的型号和样式,分别用于处理剪纸的粗部、细部、圆点。一个刀工一般要配备上十来把刀子,在刻法上阴刻和阳刻协调配合;色工也有几十管毛笔,加之灵活多样的染色技法,才能染出极为细微的色彩过渡和丰富多彩的色块变化。
  由于采用刀刻,艺人们又总是在刀法上精益求精甚至常以刀法的精良比艺,更使得蔚县剪纸做得细致,纹路变化多端,线条流畅精细,具有镂空感、形似纸雕。在蔚县,手艺高超的窗花艺人能在小小的方寸白纸上给戏人迅速、均匀地拉出八十来条粗细均匀的胡子。胡须刻制得细如游丝,既飘逸又有垂感;给戏人刻盔甲时,甲的种类就有鱼甲(也叫豆皮甲)、钱甲、灯笼景甲(六角甲)、蚂蚁帽甲、三角甲、斗方甲等多种。这些甲的雕刻有相当大的难度,刻制时艺人们要倍加小心、一丝不苟,这样才能刻出细活精品来。这种工艺性的匠心和技巧经二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才逐渐达到了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极致。
  不仅如此,蔚县剪纸的工艺美还体现在构图的完整性上。蔚县剪纸艺人制作的戏曲人物,从服装、打扮、道具、到头上的插饰、手持的小件、衣着的色彩等细节都基本上完全吻合舞台演出的实际,器物与人物的比例也没有太大出入。而且这些戏曲人物基本上都采用了工笔写实的画法,丝丝入扣,笔笔不苟,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蔚县剪纸艺人在尺幅方寸间的精雕细琢,使得蔚县剪纸既有北方剪纸风骨的刚劲,又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南方剪纸的精致和细腻。而剪纸艺人在处理纸张这种普通物质材料上所展示给欣赏者的是剪纸艺术和技艺的双重审美愉悦。这样才使喜气洋溢的主题、饱满充实的构图、生气欢活的造型、浓艳响亮的色彩和精雕细刻的工艺美,共同构成了蔚县剪纸的艺术特色,并使蔚县剪纸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焕发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喜爱和蔚县人浓厚的传统经营意识使蔚县剪纸自诞生之日就具有明显的商品性。从传统的冬卖色货夏卖白货的习俗到以后的“出口货”剪纸经营现象,表明蔚县剪纸既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也是农民一种养家糊口的商品生产和销售行为。这种特征,赋予了蔚县剪纸作为民间手工艺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以及作为装饰和用以谋生的双重功能。这一点,无论在延续时间上或规模上,都是全国其他剪纸产地无法比拟的。原始艺术或民间艺术具有与正统艺术相区别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蔚县剪纸为解读民间手工艺品在农耕社会中美学风格以外的品性和特征提供了有力证据。
  当今的蔚县点彩剪纸虽然蜚声中外,已经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和品牌,但在长达近200年的历史中,历代史书与方志却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真正把它列为民间艺术、中华民族文化奇葩并进行研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到蔚县考察蔚县点彩剪纸的发生发展史,并先后出版了《民间刻纸集》、《民间窗花集》、《王老赏的窗花艺术》、《王老赏戏剧刻纸》、《蔚县窗花》等多部著作,其中尤以近年由田永翔、刘建军同志编著的《蔚县窗花》一书备受推崇。与此同时,1979年1月,根据文化部安排,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型展览——蔚县民间剪纸,接着于1979年5月又在日本召开的联合国科教文会议上进行了展示。1987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蔚县剪纸》专题片,译成8国文字在世界多国播映。进入新世纪,2003年8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全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在蔚县召开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剪纸专项工作会议,并授予蔚县“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称号,挂牌“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把蔚县点彩剪纸的发展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据2003年大普查,目前蔚县已拥有剪纸艺人有28000人,分布于16个乡镇的108个村;有较大的剪纸厂50家,剪纸专业户1100多户,其中剪纸专业村28个。每年产剪纸约300多万套,创汇约3000多万元人民币,产品行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数以万计的蔚县剪纸艺人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一级家和民间工艺美术家有6人,省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有25人。
  当壶流河两岸糊着白麻纸的老窗户越来越多地被明晃晃的玻璃窗所替代后,蔚县剪纸也进入了大规模的商品化制作时期,其产品在保持固有品性和风貌的同时也移离了古老的村村堡堡,更多地迁移和粘贴到了这片城墙与水脉之外。这些剪纸不同于早年本乡本土正宗的窗花,剪纸的题材内容大大扩展,除蔚县传统的戏曲人、花卉、脸谱外,还刻制了各地风光、古装人物、国画、佛教以及装饰画等各种按客户要求和市场所需制作的剪纸,也有为外国人制作的特殊图案。剪纸的形状和规格日趋多样化,除保持传统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外,还出现了菱形、多边形、条幅等形式。剪纸的尺寸规格也不再受窗空的约束,微型的可以为1cm×1cm、还有24cm×33cm、75cm×36cm,甚至长5.4米高1.8米的超巨型剪纸也偶有出现。在时代进步中,这些由古老的蔚县窗花孕育出的新一代剪纸装裱更加精美,有的还做成了百幅戏剧脸谱、剪纸水晶板、剪纸挂历、剪纸挂画、剪纸台历等,畅销海内外。虽然这些新创造的剪纸不再作为窗花而是被更多地分派为其他用场,从农村走向城市,有的被挂在厅堂、房间,有的被作为馈赠的礼品陈列在案头、书房,收藏在博物馆等,已升华为国内外文化交流中的礼物和信使,展示中华民间艺术的奇葩,但其散发的浓郁乡情和纯朴本性是蔚县独有的艺术。
  追古抚今,生长于城墙与水脉间的蔚县剪纸无时不在与时俱进。它凝结了壶流河两岸的历史和文化,汇结了数以千计的剪纸艺人的聪明和才智,从蔚县大地萌生和崛起,又在蔚县大地扩散和壮美,在扩散中成长,在壮美中飞出蔚萝盆地,带着地域艺术的芬芳和浓烈特色,展现出五千年中华民族母体文化之神韵和俊丽。它记录的是冀西北这块古老而悠远大地的农耕社会和乡村生活的历史文化画卷,带给这片大地和祖国的是赞美、骄傲和自豪。跨入新世纪,蔚县剪纸这枝民族艺术之“国花”,必将更加辉煌和繁华!

文章来源:《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蔚县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目录
【总序】
【前言】
【概述】
·概述
·城墙与水脉间的乡土
·源于窗户的民间艺术
·民间剪纸与民间戏曲的联袂
·由单色剪纸到点彩剪纸的变革历程
·蔚县剪纸的美及其商品性
·节日中的蔚县县城
·代国水牢残迹
·蔚县山色
·碧波涌动的壶流河
·古城墙与靖边楼
·代国国都城墙遗址
·蔚县古驿道飞狐峪一炷香
·暖泉镇魁星楼
·宋家庄堡门
·蔚县古县衙大门
·暖泉镇古当铺门面
·宋家庄韩家镖局旧址
·陶壶市场
·暖泉西古堡堡门
·五福雕窗
·直禄条回字顶门窗
·曲线图案的窗户
·卍线图案的窗户
·斜线方格的顶门窗
·菱形笠纹窗
·花瓣方纹窗
·回字式纹窗
·各种图案的雕窗
·雕饰精美的古民宅门窗
·方九空幌窗及两侧风窗图示
·门楣木雕五福捧寿
·仙鹤雕窗
·曲线耳窗
·宋家庄穿心戏楼
·苑庄灯影(皮影)台
·小探口村穿心戏楼
·李家庄一面观戏楼
·穆家庄二面观戏楼
·代王城三面观戏楼
·民间老艺人田风云说唱场面
·吕家庄皮影
·吕家庄皮影
·吕家庄皮影
·送银灯
·戏曲表演《卖饼》
·飞狐峪戏曲表演
·春节时蒸的馍馍花
·春节贴上大纸的门楣
·春节的农家院落
·春节挂上红灯笼的农家院落
·贴有广文的“天圆地方”方阵图
·贴有广文的“四季海棠”方阵图
·贴了大纸挂了红灯笼的陈家涧堡门
·暖泉正月十五花灯节
·打烁花
·贴有“常钱”的窗户
·服丧期贴的对子与大纸
·服丧期布的素窗花三方阵
·《南阳关》戏人剪纸
·小花卉一组
·大花卉两幅
·《虎牢关》人物三幅(白坯未着色)
·《虎牢关》人物三幅(白坯未着色)
·《虎牢关》人物三幅(白坯未着色)
【蔚县剪纸的分类】
【蔚县剪纸的粘贴与窗花方阵】
【蔚县剪纸代表作和精品(一)】
【蔚县剪纸代表作和精品(二)】
【蔚县剪纸代表作和精品(三)】
【蔚县剪纸代表作和精品(四)】
【蔚县剪纸的制作工具及材料】
【蔚县剪纸的工艺流程】
【蔚县剪纸艺人的传承与流脉】
【蔚县剪纸的传播与销售】
【蔚县剪纸的传说与故事】
【后 记】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友情链接

雅昌专家顾问  雅昌法律顾问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03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