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精品导购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吴冠中全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世纪可染---文献集
·傅抱石全集(6卷) ·紫禁城出版社 ·上海中国画院书法篆刻集
·首部高仿真版巨著:中国写实画派 ·吉林美术出版社 ·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年
·世纪可染---作品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 ·《叶浅予中国画作品集》
艺术图书 >> 中国画 >> 叶浅予中国画作品集 >> 求纯朴美.转向中国画


求纯朴美.转向中国画

连载:叶浅予中国画作品集
作者:叶浅予 
出版社联系方式: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63号富力中心17层1709室 电话:010-56692000

 凭着自己才气、努力与机遇,叶浅予在上海开始了漫画生涯,并一举成名。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浅予积极投身抗日宣传工作,当上了中国漫画史上唯一的漫画队队长。他画了不少鼓动抗日的布幅漫画,此后又在武汉参加了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从事宣传抗战工作。

  1940年到1943年之间,叶浅予还在桂林、衡阳、贵阳、重庆举行与抗日有关的漫画展。其间,寄居贵阳时,他曾深入黔西苗族地区写生。这次写生改变了叶浅予的艺术道路,他开始尝试以国画笔墨在贵州皮纸上进行创作,以摆脱往日取得极大成就的漫画。

  0年代在一篇名为《漫画与速写——答记者问》的文章中,叶浅予这样写道:“1942年我在贵州苗族地区住了一段时间,发现苗族妇女打扮的非常漂亮。每逢赶集,人人都把漂亮的衣裙首饰穿戴上,集场上五彩缤纷,如百花争艳,任何画家见了都会动心,可是我那枝惯于夸张的刻薄之笔,对着真正美妙的形象,只能瞠目而不知所措。心想,如果不改变手法,岂不是颠倒美丑,唐突西施吗?从那时起,我决心从漫画式的夸张手法中解脱出来,另试塑造人物形象的新手法。找来找去,觉得应该下苦功向国画传统中的人物画先辈们学习,于是我从漫画创作转到国画创作方面来了。”

  “速写是这二者之间的桥梁。以前我的速写为漫画服务,以后开始为国画服务。这个转变的动力是我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为了标志这个转变,我自己画了一幅讽刺画:我躲在树干后面偷画一位苗族姑娘,姑娘用手捂住脸不让我画。”

  “十年漫画创作生涯,在我的人生观中孕育了一种玩世不恭的倾向,在艺术观中形成了‘丑极则美,美极则丑’的观念。自从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挽救民族的爱国思想冲垮了这种小市民低级趣味,我毅然走上抗日救国的大道,思想境界豁然开阔起来,认识到对丑恶的东西固然应该坚决揭露,对美好的东西尤其应该大力歌颂。”

  “揭露丑恶的笔和歌颂美好的笔应有区别, 但也不是截然相反,而是可以互相沟通,互相渗通。这种沟通与渗通,反映在我的苗乡速写中,便是美丑杂陈、真伪交错,待到加工为图画创作,便是一锅夹生饭。”

  在苗乡采风的两个多月里,叶浅予行至惠水、摆金,有幸观览布依族出嫁歌会。苗家木楼、火塘、铜鼓、布依姑娘的服饰,舞姿,都留在画家的速写本上。在贵州茅台酒的醇香之中,叶浅予研笔濡色,画出了第一批中国人物画。虽然笔画不甚讲究,还带有漫画的手法,但毕竟是叶浅予孕育艺术新生命的开端。这种开拓,几十年以后在中国美术界蔚然成风,少数民族风情逐渐成为经久不衰的题材。1943年,叶浅予以访问记者的名义,赴印度采访中美训练营。画家在天竺访佛国游历了4个月,足迹横贯东西,遍及达卡、孟买等地。异国如泣如诉的歌声、铿锵的手鼓节拍、诗翁泰戈尔墓前的献花祝福、披上洁白纱丽的印度少女、明亮又丁当作响的银环……无一不使画家为之痴迷。

  同时画家观看阿旃陀石窟寺院壁画群,接触了印度艺术的精华。印度壁画中诗的氛围、乐的韵律以及古朴的设色、典雅的造型,为叶浅予提供了无尽的艺术营养。

  苗乡中挖掘生活本质的美,到在印度发现舞蹈的语言魅力,加上身边又有舞蹈家妻子戴爱莲作伴,叶浅予舞蹈人物作为切入中国人物画的突破口,开始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感觉。

  回到重庆嘉陵江边的北碚温泉,他开始以贵州皮纸作画。由于找不到花青、朱砂、藤黄等颜色,便拿印度带回来的水彩代替,借到一个门板,铺上军毯,便纵横涂抹起来。这批作品于1944年5月4日在重庆中印协会隆重推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被这些充满激情的国画吸引,赞不绝口。

  徐悲鸿也亲临现场,当即订购两张作品并撰文推荐,极为赞扬:“叶浅予国画,一如其速写人物,同样熟练。择善择要,捕捉撷要,笔法轻快,动中肯綮,此乃积千万幅精密观察忠诚摹写之结果!率尔操觚者绝不能望其项背。”他甚至认为“中国此时倘有十个叶浅予,便是文艺复兴大时代之来临。”徐悲鸿的赞誉大大鼓舞了叶浅予,这次展览也奠定了他在画坛的声名。由于徐悲鸿的知遇,叶浅予赢得了北平艺专的教席,为下半生的创作之路开辟了坦途。

  如果说,蒋兆和把徐悲鸿结合中西并渗入素描的人物画新手法,加上传统的皴擦点染与雕塑趣味的话,那么叶浅予则是把张大千从敦煌人物画中吸收的魏晋传统,结合速写、漫画、国画而推向现代。

  张大千在叶浅予的创作历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叶浅予与张大千的交情深厚,两人并曾经相约共游黄山、金陵、重庆。张大千在敦煌面壁3年,带回来从魏到唐历代壁画摹本,而他在重庆的展览,更是深深震撼了叶浅予的心灵,使得画家更为仰慕深厚博大的传统精髓了。

  张大千几次邀请叶浅予到他在成都的寓所,叶浅予如约前往。在那里他学习了张大千的用笔、落笔、层层着色、重复勾线、衬底瀚染之法,并马上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印度舞蹈创作之中,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便是《印度献花舞》。

  与此同时,张大千也采用叶浅予的画稿,结合自己的敦煌临摹心得,也创作了印度舞蹈人物,两位画友就这样时时切磋,相得益彰。1981年张大千在叶送大千挚友沈韦窗的印度舞蹈人物画上题跋“日寇入侵我国,浅予携眷避地天竺颇久。我受降之次,浅予归国,馆余成都寓居近半年。每写天竺寂乡舞女(寂乡者,泰戈尔大学所在之村名也)奇姿逸态,如将飞去,余年慕无似,数数临摹。偶有一二似处,浅予不为诃责,转为延誉,余感愧无似。顷者,韦窗携其近作见证。惊异而谓韦窗曰:‘浅予揖弃妍丽,入于神化,此余衰耗,未由步趋。使浅予知之,必也恣嗟失望。奈何!奈何!’七十一年(壬戌),九月二十四日摩耶精舍,大千居士爰观并题,时年八十有四。”1982年张大千托侄女带赠叶浅予一幅泼墨设色的《荷花》,在题款中提及他曾经见到叶氏的舞姬近作,惊叹:“浅予揖弃妍丽,入于神化……”张叶艺坛佳话,传颂于海峡两岸。

  为了进一步获得艺术上的成就,叶浅予更面向生活并在各民族地区采风中学习丰富自己的形象感受。1945年,他与妻子同赴西康藏区,1950年,与中央访问团同赴新疆……在生活和艺术上始终保持了勃勃生机的状态。

  在藏区,他赶上了在安觉寺举行的九世察雅活佛献衣典礼,兴奋至极的叶浅予,两小时内勾勒了五十余帧速写,缔造了生平作画的最高纪录。这些令人难忘的经历和大量的形象积累,为他日后享有盛名的国画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46年叶浅予曾赴美一趟,但却似乎并没有特殊感受,与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验形成反差。

  文章来源:《叶浅予中国画作品集》)

回目录   下一页

目录
【图版目录】
【作品】
【经络铿锵---承前启后的画坛宗师】
【艺海无涯.生命作舟】
【漫画闯洋场 速写伴终生】
【求纯朴美.转向中国画】
·求纯朴美.转向中国画
·《线描世态》
·《线描世态》
·《线描世态》
·《线描世态》
·《线描世态》
·《线描世态》
·《线描世态》
·《线描世态》
·《线描世态》
·《线描世态》
·《母子行》
·《市井百态》
·《成雅路客车《打箭楼日记》插图》
·《在贵州苗乡》
·《蹦蹦戏》
·《浅予戏画大千神笔》
·《浅予戏画大千神笔》
·《浅予戏画大千神笔》
·《浅予戏画大千神笔》
·《浅予戏画大千神笔》
·《浅予戏画大千神笔》
【意笔抒写.画舞之神】
【承前启后.功在千秋】
【一代宗师】
【叶浅予年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友情链接

雅昌专家顾问  雅昌法律顾问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03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