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精品导购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吴冠中全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世纪可染---文献集
·傅抱石全集(6卷) ·紫禁城出版社 ·上海中国画院书法篆刻集
·首部高仿真版巨著:中国写实画派 ·吉林美术出版社 ·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年
·世纪可染---作品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 ·《叶浅予中国画作品集》
艺术图书 >> 摄影摄像 >> 布拖记事---大凉山腹地彝人生活实录 >> 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

连载:布拖记事---大凉山腹地彝人生活实录
作者:李杰 
出版社联系方式:其他 电话:

    
  2002年秋,布拖县的各级乡按政府制定的政策实施了退耕还林。在产出极少的以贫瘠坡地为主的布拖县山区农村,变化是根本性的。原坡地靠天吃饭,主要种植土豆、荞麦,每亩年产量不足百斤(以粮食折算),退耕后每亩国家补贴252斤粮食(粗细各半),从2005年起将粮食补贴折算成现金,每亩260元/年,共补贴8年。山区彝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同时也产生出其他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诸如:副业收入问题(牲畜饲养),劳动力剩余问题等等。
  2003年11月15日我走访了衣某区瓦都乡先锋村村长日力拉都,他说:“先锋村共57户,200多人,这个村海拔2850米,是布拖县牲畜最多的村之一。过去有的人家最多的养了50-60只羊,退耕还林后,山上飞播造林,牲畜不准放养,很多人养不起了,只有卖牛卖羊。现在是粮食够吃了,副业收入确减少了很多。全村现已退耕了878亩坡地,我家就退了10.8亩。”日力拉都,54岁,全家6口人,退耕后还剩10亩耕地,主要种植元根饲养牲畜,现养5只羊、1头牛、一匹马、4头猪。全村人均年收入达500元。这个村在大凉山腹地算较富裕的。
  2003年11月13日在衣某区俄里坪乡洛迪村村民毕你家聊天。
  我问毕你:“退耕还林对你有好处吗?”
  答:“有,原来的坡地很瘦,产出低,靠天吃饭,天时好勉强够吃,遇灾年还要饿肚子。”
  问:“你家退耕了几亩地?”
  答:“10亩,政府补贴的粮食比原产量高很多,吃饭已经没有问题。”
  问;“你现在还有地种吗?”
  答;“还有2亩,种些圆根(学名:芜菁,一种类似萝卜的蔬菜)和土豆,补充生活和喂牲畜。”
  问:“种地之外还做些什么?”
  答:“土地少了,空闲的时间多了,总觉得无事可做。”
  问:“为什么不多喂些牛羊?”
  答:“退耕后很多地方已不准放牛羊,喂不起。”
  问:“有没有想些其它办法赚些钱补贴家用?”
  答:“想过,但是做小生意没本钱,外出打工又没有渠道,无聊的很。”
  问:“你读了几年书?”
  答:“小学6年。”
  毕你是个本分朴实的彝人,才30岁。从内心讲,毕你想改变现在的生活,但是他们又平静而自然的继续着过去的生活。他们是无奈的,他们在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的环境中能怎么样?更何况他们自身根本就不具有改变生活的“造血功能”。
  在西溪河乐安乡补莫村有一个著名的补莫坝,四周环山,中间是一个平坦的、约有5~6千亩土地的大坝子。这个坝子很早以前是有名的湿地,水越来越少直致干枯。60年代初开成耕地,土地虽不肥沃,但夏天可种荞子,秋收后可放养牛羊,泥土中沉有大量的“泥炭”(远古时期曾是茂密的森林或湿地,被薄薄的泥土掩埋后,经若干年沉积变为泥炭)。当地的彝人主要靠坝子里的泥炭做燃料,挖一天泥炭,可烧十来天。如今县政府正在补莫坝实施退耕还湖计划,县林业局在现场考察测量的干部讲,主要是从生态保护考虑,其次是发展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原本以为会给坝子周边的彝人百姓带来发展机遇。当我对湖边的收古村、补莫村实地采访后,意外的发现村民对退耕还湖的意见很大,补莫坝周围的村庄背靠山,面对坝,去年山已退耕还林,牛羊被赶到坝子里放养,如果坝子再退耕还湖,百姓的牛羊就无处去了。大凉山腹地的彝人家里最值钱的财富就是那几只牛羊。
  彝族年是民间以庆丰收、祝人畜两旺、平安幸福为内容的节日。彝族年在彝语中称为“库施”,每年公历11月20日左右举行节庆。彝族年的活动偏重于家庭团聚、亲友聚会、祭祖、走亲拜年等,已出嫁的妇女必须回家拜年,祝父母平安幸福,吉祥如意。2003年11月17日是这年彝族年的日子。此前的一个逢场日,到山下县城赶场的彝人特别多,从山上往山下去的彝人牵线线,都是去备年货的。他们把喂养的鸡、羊、猪拿到县城去卖,再买回过年的用品。在先锋村,留在村子里的彝人聚在一起编“麻麻”(杀过年猪用的竹垫)。男人洗头,女人洗衣服准备过年,好不热闹。前一年我也在大凉山过彝族年,并未见如此这般的景象。
  大凉山退耕还林后,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一日中午,采访间隙在山间乡村公路边喝水吃干粮。山峦起伏的群山在眼前游动,突然发现阳光下的山头都是绿油油的,过去大凉山上那标志性的黄色肌肤已不见踪影,山上长满了一米高的针叶松……我想这勃勃生机也许是退耕还林的结果。
  退耕还林无疑给大凉山的彝人带来了当下生活的变化,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暂时性的保障。但是按退耕还林的补贴政策只有8年,那么8年以后,失去了大量土地的彝人们又该怎样去维持今后的生活呢?

^_^

    Return Farmland back to Forest

  In fall 2002, all the townships and villages in Butuo carried out the government policy of “returning farmland back to forest? Under this policy, radical changes took place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in Butuo where the agricultural output was extremely low on the meager and sloppy farmland. At the mercy of weather conditions, the output per mu of the buckwheat and potato was short of 100 jin (diverted into grain output). As a result of the policy, for each mu of returned farmland, the government subsidized 252 jin of grain ( half refined and half coarse ). As of 2005, the subsidy changed from grain to cash-annually 260 yuan per mu. This met the basic cost of living for the Yi dwelling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but gave rise to new problems such as the reduction of sidelines income ( livestock raising ) and surplus of labor.
  I visited Village Head, Rili Ladu, of Xianfeng Village, Wadu Township, Yimao District November 15, 2003. He said his village was located 2850 meters above the sea level, with 57 households, more than 200 villagers, and with one of the largest number of livestock of the village levels in Butuo County. In the past, some households raised as many as 50-60 goats. After“returning the farmland back to forest”policy was carried out, due to the plane sowing forestation, herding in the wild was forbidden on the mountains. Many had to sell their cattle and their income out of sidelines shrank a great deal though they had enough grain to feed themselves.”The whole village returned 878 mu of land. My family returned 10.8 mu”said, Rili Ladu, 54, with a family of 6, still planting turnips for livestock feed on this remaining 10 mu of farmland and raising 5 goats, 1 ox and 4 pigs. 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ome of 500 yuan per capita, the village was regarded pretty well off among the villages in the Grand Liangshan.

文章来源:《布拖记事---大凉山腹地彝人生活实录》

回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自序】
【概况】
【20世纪1980年代的布拖】
【21世纪初年再到布拖】
【乡村小学】
【乡村卫生站】
【从刀耕火种到马拉牛犁】
【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
·补莫坝存有大量的泥炭
·补莫坝很早以前是有名的湿地
·挖泥炭的彝人
·彝人们等待着把挖好的泥炭运回家里
·享受冬天的太阳
·凉晒退耕补贴的粮食
·彝族年前编“麻麻”
·有手艺的彝人
·主人与狗
·姐妹
·彝人们聚在村口消磨时间
·快乐的方式
【家庭财富积累方式】
【赶场】
【火把节】
【丧葬与祭祀】
【外出打工的彝人】
【“布拖”话题众人说】
【李杰访谈】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友情链接

雅昌专家顾问  雅昌法律顾问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03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