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精品导购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吴冠中全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世纪可染---文献集
·傅抱石全集(6卷) ·紫禁城出版社 ·上海中国画院书法篆刻集
·首部高仿真版巨著:中国写实画派 ·吉林美术出版社 ·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年
·世纪可染---作品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 ·《叶浅予中国画作品集》
艺术图书 >> 摄影摄像 >> 布拖记事---大凉山腹地彝人生活实录 >> “布拖”话题众人说


责任—读李杰的《布拖记事》

连载:布拖记事---大凉山腹地彝人生活实录
作者:李杰 
出版社联系方式:其他 电话:

                胡武功
          《三秦都市报》图片总监、 摄影家 、摄影批评家

  我曾经为李杰写过一篇题为《态度》的评论,,本我的态度,崇美的态度从事自己的摄影实践。因此,取得不同凡响的成功。两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看到李杰的新书稿《布拖记事》时,一种新的感觉从心底油然而生。用几十年做一件事情,靠兴趣还是靠毅力?靠爱好还是靠执着?当我数遍仔细又认真读了李杰的《布拖记事》后,责任二字突兀在眼前。这是李杰又一部有份量的图文书,可谓23年磨一剑。我不排除磨剑的过程需要兴趣、爱好、毅力和执着,但更需要的是一种责任。
    社会责任
  李杰说23年前他首次去了布拖,那时去的动机是要搞创作,是猎奇,暗地里想弄两张获奖作品。2000年再去时,李杰说他用一种平静的心情对待彝人的日常生活,他要了解彝人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彝人怎样生活?怎么看待外面世界?如何把握和传承自己的文化?总之,李杰要用自己的照片,真实而准确地记录彝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文化传承和社会风貌。可以看出,这时的李杰彻底从个人艺术的象牙塔中逃离出来,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新面对大凉山这块贫瘠而神秘、落后而深邃的土地。他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从中国9亿农民的角度,关注生活在6万平方公里崇山峻岭中的160万彝人。对于李杰来说,这是一次飞跃性的转变,这是一种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艺术家身上的最终体现。李杰像一个信使,把山外社会对彝人的关注带给山里,把山里彝人的现状与要求传到山外。像上世纪30年代兴起的田野调查那样,李杰深入到最普通最底层的彝人中,进行缜密细致的调查,既用文字“记”,又用摄影“录”,他既尊重自己影像的客观与真实,更尊重对象的生活本体。对他来说,诚实与平和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他要用自己的影像向大凉山外的人们介绍山内那个彝人种群;他要用自己的文字代彝人向全社会发出改变大凉山现状的愿望;他要用自己《布拖记事》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提供准确翔实的研究文本。从这种意义来说,这时的李杰已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摄影,更是为了实现一种社会责任。
    人文责任
  前面说过,李杰不仅用平和的心态而且用平民的视点完成他的《布拖记事》。他用了9个章节对大凉山彝人进行重点突出的人文关照。这9个章节分别是:“乡村小学”、“乡村卫生站”、“从刀耕火种到马拉牛犁”、“家庭财富积累方式”、“退耕还林”、“赶场”、“火把节”、“丧葬与祭祀”、“外出打工的彝人”。对一个地域的民族进行如此整体的人文调查和影像记录,在中国摄影界是少见的,对李杰个人来说也是第一次。
  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传承大致由两个渠道实现,一是经过文本,二是经由永不割断的生活流。在云贵川的少数民族中,他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历史,往往就体现在他们吃喝穿戴的日常生活上。李杰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才坚持长期多次上凉山,下田野,深入到彝人平民百姓的生产生活中,观察并拍摄他们的形象、他们的服饰、他们的土屋、他们的环境;与他们一起聊天,一起赶场,一起祭祀,一起烤火堂,一起参加火把节;—他在他们的擦尔瓦、百褶裙以及两三米长的头发上寻找彝人的文化文明,在斗牛羊、赛骡马、喝米酒、吃砣砣肉中体验彝族人的性格特征。李杰记录了彝人社会的衣食、住房、教育、医疗、环境;记录了彝人的过去与现状,贫困与艰辛,欢乐与进步;反映了彝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愿望。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许多当代意识形态和社会风尚传入大凉山区。“退耕还林”、外出打工、电话电脑歌舞厅等等,很快影响和改变着彝人的生活方式。新生活、新潮流使一些彝人很快富起来,而使另一些彝人更加贫穷;人向自然的无节制索取,使生态失去平衡—这一切都引起李杰的高度重视。面对彝人弟兄的口述,他做了翔实的记录,拍了鲜活的照片,留下图文并茂的人文资料。李杰的实践,不仅体现出他的人文责任,更体现出他的人文意识以及实现责任的能力。那些用摄影沽名钓誉,用少数民族的新奇与无奈换取一己名利者,应当从李杰的摄影中得到自省和借鉴。
   影像责任
  毕竟李杰是位杰出的摄影家,他一定要通过影像把对彝人的种种人文关照体现出来。一种强烈的影像责任,迫使他必须对每幅作品的真实性、艺术性负全部责任。我们常能看到许多人拿着相机“跑车观花”,大广角、大画幅,猎奇、夸张、变形,拍了许多抽象、空洞、符号型的画面,在那些照片中我们看不见彝人的民间烟火,看不见彝人的日常生活,看不见彝人发自内心遵从生命逻辑的喜怒哀乐。面对那些照片使我想起“文革”中的张贴画和“样板戏”,纪实摄影绝不是张贴画与样板戏的变种!李杰在他的记事中多次写道:我要通过这些影像切片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认知并关注彝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作为一个摄影人我必须尊重影像的真实和客观。我尽可能避免个人经验赋予我的判断和选择,我必须用良知平静地客观地记录我在大凉山腹地乡村所经历的人和事。毫无疑问,李杰对自己影像的真实性担负起了严肃的责任。
  李杰影像的艺术性也不容侧目。我说过李杰是个严谨的人,对待自己的影像作品更是一丝不苟。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为体现他尊重对象,不干扰对象的原则,他坚持抓拍,并且尽量不用变形夸大的广角镜头。因此,我们看到的《布拖记事》中的影像自然、亲切、鲜活、生动。面对李杰的影像,我们仿佛置身于大凉山的田野村庄,面对着彝族的男男女女,亲近感、亲和力油然而生。李杰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善于剪裁生活的摄影师。他的影像语言简洁、明快,主体突出,影调丰富。尤其是那些对细节关注的作品,表现出李杰独特的眼力和精湛的艺术功底。总之,李杰是个对自己影像负责的人。因此,他的作品除包含了厚重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外,更有着独具个性特征的艺术价值。

文章来源:《布拖记事---大凉山腹地彝人生活实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自序】
【概况】
【20世纪1980年代的布拖】
【21世纪初年再到布拖】
【乡村小学】
【乡村卫生站】
【从刀耕火种到马拉牛犁】
【退耕还林】
【家庭财富积累方式】
【赶场】
【火把节】
【丧葬与祭祀】
【外出打工的彝人】
【“布拖”话题众人说】
·关注彝人的生存和发展——读李杰的《布拖记事》
·彝人的明天
·心若在,梦就在
·常态与本色—彝人生活图景
·悄然变换的“时尚”
·陈 述
·责任—读李杰的《布拖记事》
·大雾弥漫的早晨
·彝人村落
·村头的女人们
·晒泥炭
·冬日
·背弟弟的少年
·早晨的阳光
·坐在税改公示栏墙下的彝人
【李杰访谈】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友情链接

雅昌专家顾问  雅昌法律顾问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03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