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精品导购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吴冠中全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世纪可染---文献集
·傅抱石全集(6卷) ·紫禁城出版社 ·上海中国画院书法篆刻集
·首部高仿真版巨著:中国写实画派 ·吉林美术出版社 ·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年
·世纪可染---作品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 ·《叶浅予中国画作品集》
艺术图书 >> 摄影摄像 >> 布拖记事---大凉山腹地彝人生活实录 >> “布拖”话题众人说


关注彝人的生存和发展——读李杰的《布拖记事》

连载:布拖记事---大凉山腹地彝人生活实录
作者:李杰 
出版社联系方式:其他 电话:

               刘长久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部教授

  前不久,四川人民出版社张问渔先生给我送来一张光盘,拷贝的是摄影家李杰先生的新作《布拖记事》,请我看后为之写一篇文章。
  说实在的,我虽然于1986年陪同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去过凉山州,主要是考察昭觉县碗厂乡博什瓦黑摩崖石刻画。仅此而已,说不上对凉山彝族的生活有什么了解。况且我从未去过布拖县。至于摄影家李杰先生,前两年我曾在张问渔先生那里见过李杰先生所拍摄的关于额济纳的图片,感觉相当不错,而对他本人我却不熟悉。
  李杰先生的《布拖记事》,是一部历经23年数十次考察的厚积薄发成果。如此执着地去完成这部著作,真是令人赞叹不已。他自谦以平民的视觉,这是何等平和的心态。他用摄影方式并辅之以简要的文字,客观地记录了当代布拖彝人的真实生活,期望通过这部著作能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彝人的生存和发展。
  生存和发展,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人类的核心主题。生将不存,一切都无从谈起,有了生存,才能求发展。因此,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用生存和发展来概括。
  彝族,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关于彝族的渊源,专家学者们聚讼纷纭,迄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过,从历史上彝族与古代氐、羌、叟、濮、帑等关系来看,最早源于古羌人的可能性很大,自西汉末从西北向西南的大迁徙,又逐渐融合了其它民族的文化,最终成为多元文化复合性的一个民族。彝族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尽管目前所见最早的彝文是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铸铜钟上所铸造的彝、汉文,但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记载,以彝文写成的彝经至迟不会晚于汉晋时期。历史所积淀下来的卷帙浩繁的彝文经典,不仅是彝族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宝库,也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即彝族虽然有着璀璨的文化,但长期以来彝族的经济却相当滞后。这说明彝族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不平衡性才使得彝族文化具有如此绚丽的色彩。
 作为摄影家的李杰先生以敏锐的目光和独到的视觉,把镜头聚焦于凉山布拖彝人,对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倾注了极大的人文关怀。从那瞬间捕捉的大量记事性影像中,虽然并不像摄影艺术创作那样富有审美观赏性,甚至带有酸楚的苦涩味,但毕竟是毫无雕琢掩蔽地将布拖彝人生存和发展现状揭示出来。这不仅给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文化学家等提供了鲜活的实证材料,而且也为各级政府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供了案例思考,也必将引发广大读者对布拖彝人生存和发展的热情关注。
  过去,在彝族民间流行一句谚语:“生活容易,致富困难”。布拖彝人生活在高海拔的山地,生产落后,物质缺少,缺医少药,收入微薄,生活贫困,缺失教育……如此艰辛的生存空间,竟然还乐观地说“生活容易”。以此说明他们长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造就出了极强的韧性,也即是人类学所说的“适应”。囿与自然条件、生产力、封闭和半封闭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发展致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客观地说,对他们生存空间环境的改造、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整体经济发展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换一句话说。要让布拖“三农”实现新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这个过程是艰巨的,远比汉族地区花费的力气更大、时间更长。
  1955年,布拖彝人从奴隶社会跨入社会主义社会。这种一步跨千年的巨变,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布拖彝人(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从实际来看,布拖彝人的生存依然处于较低的层面,他们希望得到改变,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毕竟他们自身的发展与“三农”所应实现的愿景差距甚远。
  毋庸置疑,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提升生存品质。一切从布拖的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布拖彝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实现布拖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努力拼搏。同时,在继承彝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彝族文化。通过经济与文化的整合,让布拖新“三农”的愿景得以真正实现。
  李杰先生的新作《布拖记事》,恰逢我们国家将“三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的大好时机出版,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我深信广大读者读了《布拖记事》后,一定能为布拖彝人献出一片爱心,大家都来关注布拖彝人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人人都倾注一份关爱,布拖将变成美好的乐园。

文章来源:《布拖记事---大凉山腹地彝人生活实录》

回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自序】
【概况】
【20世纪1980年代的布拖】
【21世纪初年再到布拖】
【乡村小学】
【乡村卫生站】
【从刀耕火种到马拉牛犁】
【退耕还林】
【家庭财富积累方式】
【赶场】
【火把节】
【丧葬与祭祀】
【外出打工的彝人】
【“布拖”话题众人说】
·关注彝人的生存和发展——读李杰的《布拖记事》
·彝人的明天
·心若在,梦就在
·常态与本色—彝人生活图景
·悄然变换的“时尚”
·陈 述
·责任—读李杰的《布拖记事》
·大雾弥漫的早晨
·彝人村落
·村头的女人们
·晒泥炭
·冬日
·背弟弟的少年
·早晨的阳光
·坐在税改公示栏墙下的彝人
【李杰访谈】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友情链接

雅昌专家顾问  雅昌法律顾问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030053